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生活 > 新闻
“狂奔中”的共享单车
  • 2017/3/1 10:00:24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电脑报在线】资本市场不断的在给共享单车行业“添柴加火”。2月20日,摩拜单车宣布再次获得D轮融资后,从今年1月初至今,摩拜单车累计融资额已超过3亿美元。

链接:共享单车在美国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的美国有至少120多个共享单车项目,每个月都要跑过几百万英里。在美国,大部分的共享单车都是有固定桩停放,而不同平台会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有各自偏重。例如费城自行车共享项目Indego,强调公平性,该平台上,600辆自行车中的三分之一要将被部署在低收入街区,并且用户如果没有信用卡和银行账户,可以选择用现金支付。费城还雇佣一些受过特别培训的居民区代表来指导如何使用。

      而Zagster主要投放的市场集中在美国的中小型城市及高校、企业园区和住宅区等。它主要面对2B市场,在Zagster的150多个合作伙伴中,不乏像通用、Salesforce这样的大型企业。合作方每个月按车辆数量向Zagster支付费用,每辆车每个月为150美元。Zagster则为其提供自行车维护、广告和App开发等服务。它与美国汽车分时租赁公司Zipcar合作推出Zipbike项目。在高校的用户可以直接通过Zipcar预约用Zagster的共享自行车。

      另外一家创立于2011年的citi bike则也经历一番大起大落。最早是纽约市与alta bicycle share公司合作的项目,由花旗银行赞助。第一阶段的营运投入了6000台自行车,建成332个驻车站以及11000多个锁车位。运营第一个月citi bike就得到了40万会员,但之后因为软件故障、车位不足以及定价高等问题引发了用户的不满,导致项目亏损和用户流失。2014年,citi bike更换了新的运营公司motivate,随后改进了整个citi bike项目的软件技术系统。2015年,citi bike增加了2400辆新车并且改进了车身设计。2016年,该项目开始在曼哈顿等地新建139个新的驻车站,力图满足用户需求。

 

记者手记:火爆的故事要怎么继续
      本以为进入互联网下半场,拿资本补贴野蛮的发展用户、追求流量的“轻资产”模式已经不再,但“共享单车”的火爆似乎让大家又看到了网约车市场疯狂一时的影子。
      实际上,公共单车租赁在国内一直都没找到好的运营方式。即使是在这一领域做的最好的杭州。2008年杭州开始引入公共自行车,8年间投入了 3000 多个停车点、8 万多辆车,补贴数亿元。通过服务点亭棚广告的开发和“杭州模式”的输出,杭州市政单车终于在2015年以500万元的亏损最接近盈亏平衡点。8年时间,才让盈亏平衡,互联网公司加上资本助推,能让这个行业真的站上风口吗?
恐怕没那么容易。从需求端来说,在共享单车出现之前,大城市居民上下班“最后一公里”基本有四种解决方案:公交车、出租车或者自行车/电动车以及步行。共享单车出现后,这几种解决方案依然是主流,并没有刺激起一定规模的需求。因此,盈利模也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
摩拜单车王晓峰曾于年前透露,摩拜单车每天的使用时间在2小时左右,占比全天时间不足10分之一。按照半小时0.5元计算,2小时的收入每天也只有2元。即便单车成本只需要300元,收回成本也需要5个月。而折旧和维修的费用还尚未计算在内。ofo自身尽管从未公布使用时长和营收数额,但始终都在靠红包补贴用户,骑行的单价一般不足0.5元,盈利同样不现实。
尽管有资本补贴,用户可以在此期间“薅羊毛”,可如网约车一般,任何商业最终都要回归市场,如果钱用完的那天,故事该如何继续?

本文出自2017-02-27出版的《电脑报》2017年第08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2013)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