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3/23 10:16:48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利益蛋糕难分配,“掮客”暗战牌照江湖
有了上述种种原因,哪怕不少尚无此类消费场景画面的小公司,也计划在2017年拿张金融牌照。
不过,由于支付牌照只有267张,需要的买家却越来越多,供求比例越来越失衡,支付牌照交易,变成了一桩前所未有的好生意。
实际上,央行明确不允许倒卖和租借支付牌照,所谓支付牌照“交易”本质,是获取持牌公司的控股权,从而变相拥有牌照。比如说小米曾申请过第三方支付牌照但没成功,最终通过收购捷付睿通来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这让中介们找到了大发横财的机会。中介交易的流程基本上是:首先发布出售信息,包括牌照信息、价格和交易安排;找到合适买家之后,双方就会签署居间协议;谈判完成之后,双方签署正式的协议,转股、工商变更完成之后付清余下的收购款;资产装入。
正因如此复杂,买家如果仅凭自己去抢夺筹码,无异于难度太大。因此,买家通常会委托一名中介四处寻找牌照,一名中介往往自身人脉有限,就会委托若干个中介去找,最终把买卖双方串起来。
这条线上的所有人,都能因此分到一杯羹。根据过程贡献度不同,最接近实际牌照方的中介通常拿“大头”。“如果涉及三个中间人,那么分成比例可能是6:2:2,每一单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据刘庆估计,整个支付牌照的买卖市场上,一度活跃着“数千上万个”这样的“居间人”,所有人都在彼此维护着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地下市场,所有中介都在拼命赛跑,希望先人一步能接触到牌照实际控制人,好分得更多的中介费。
他第一笔成功的案子中,整个中介费是牌照交易价格的5%,大约1000万元。但由于中间“掮客”就有四五个人,最终他拿到的中介费是3%,其他2%分给了其他人。
“中间环节越多,利益分配越复杂,成功率大打折扣。”从那以后,他尽量要求买卖双方都是一手信息:“不能有太多中间人”。
到了2016年底,刘庆的中介费上涨到了5000万元,刘庆成功交易了5个,没有谈成的案例中,大多数是因为涉及的“掮客”太多,相关方在利益分配上无法达成一致。
这种合作关系又是敏感脆弱的,每个人都怕自己被上下游绕开,于是形成了许多不成文的行规。比如,判时每个中介都要来到现场,现场不允许交换名片,也不允许进洗手间,直至合同签订,利益分配谈妥。
“有一次我撮合的买卖双方基本要谈妥了,突然杀进来一个新的买家,直接把价格从5亿抬高到6亿,卖家立即和前一家分道扬镳了。”刘庆感叹,买家的疯狂,让卖方的心态越发膨胀。“一张牌照出来,七八家公司在抢,多的时候十多家一起抢,讨价还价的很少,因为谈来谈去可能就会被别人买走了。”
另一位掮客金雪松也经历过卖方变卦:快要谈妥时,卖方突然加价1个亿,谈判一下就破裂了,虽然一开始几个买家还嫌卖方受过央行处罚。“这个自己签了排他协议的交易最终没有达成,近在眼前的4000万中介费没了,费了洪荒之力才到这地步,我郁闷了好久。”
在这个江湖中,招摇行骗的大有人在。有业内人士称,有一家持牌企业的小股东以出售为名,冒充实际控制人,从5个买家手里各骗了一千万定金,最后带着5000万跑到国外消失了。因此,甄别买卖双方身份的真实性,常常要花费交易各方大量的精力。
也有企业连轴转大半年遍寻牌照而不得——有的牌照两年前就卖掉了,但一些中介依然到处扩散消息,有家企业浪费了大半年,才发现这张牌照早就卖掉了。“大家就是赚信息不对称的钱,很多中介会刻意隐藏关键信息。”
有赢家,也有输家。“2015年初,我自己公司打算去收一张地区的收单牌照,对方报价5000万,我想谈到3000万元。”一位浸淫行业多年的支付牌照买卖中介提及了他的“后悔事”:“谁知道谈着谈着就‘变天’了,一年多后,我看中的这张牌照已经卖3个亿了。要是早知道,我就5000万元收下来就好了。”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a.co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c*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