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比微信早生4年,曾红极一时的通讯软件彻底凉了
  • 2022/7/26 9:54:05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电脑报在线】近日,中国移动官网发布公告称,宣布和飞信业务将从2022年9月30日开始停止提供服务,届时用户将无法登陆以及使用和飞信,请提前做好重要资料的备份和保存。

近日,中国移动官网发布公告称,宣布和飞信业务将从2022年9月30日开始停止提供服务,届时用户将无法登陆以及使用和飞信,请提前做好重要资料的备份和保存。而对于和飞信存储的用户信息,官方表示,将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和飞信隐私政策》进行保存,保存期限后将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删除。




如果用户有办公和沟通方面的需求,可下载中国移动提供的“移动办公”产品进行使用,安卓手机在应用商店搜索“中移移动办公”,苹果手机在 App Store 搜索“移动办公”下载使用。


这一纸公告,意味着曾经收获 5 亿注册用户的飞信APP将正式走下历史舞台。


随后,#和飞信将停止服务#的话题也登上热搜,引发网友们的关注。


“大学用的,收到请回复,记忆深刻”、“记得当初用飞信的时候,每个月流量只有30mb”、“飞信80后90后很多人用过,到后面有其他社交软件出现,慢慢的也就不用了”......诸如此类的留言铺满了评论区。


和飞信的关停并非毫无征兆。


早在去年4月底,和飞信曾发布业务调整公告称,由于业务发展调整,将于2021年4月28日起,暂停企业注册,并对全体和飞信用户不再赠送超级会议、语音通知、群发信使及每月500条群发助手短信条数等体验权益。此外,预计5月10日起,对和飞信功能进行调整,不再提供多方视频、一对一音视频通话、中移飞厅、日程、福利中心、群发助手、发送短信、短信提醒等功能。




说起飞信,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吧?在那个还没有套餐、包月,短信费依旧是手机用户一大负担的年代,飞信无比风光。




移动最早于2007年6月在手机上推出了飞信,彼时,借力中国移动的运营商资源,飞信以免费收发短信、手机端与 PC 端同步、通讯录短信群发等等功能直击当时用户普遍拥有的流量和资费痛点,很快便在校园、机构组织甚至部分中小企业中流行开来。并在2010年前后收获了5亿注册用户,高峰期活跃用户接近1亿的数字。



飞信的黄金时代也就是2010年前后,随着2011年微信的发布,飞信的衰落便开始了。


当时,智能手逐渐普及,移动物联网也逐渐成熟,人们纷纷转向了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短信的交流方式逐渐被抛弃。


飞信的封闭性也一直被诟病。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飞信都不允许异网用户注册,只能使用移动号码进行注册。虽然飞信自称是短信免费,但只是针对中国移动用户,在给联通和电信用户发短信时,一样要收费。飞信这种封闭注册的情况,一直到微信拥有了两亿用户后才有所改变。


而这种现象却又总在不断重新上演。遥记当年轰动中国互联网的“3Q大战”让用户很受伤,随后“开放”成为各互联网公司不约而同的口号。然而直至今日,移动互联网上的每个APP,仍是一座没有建立信息通道的孤岛,每个互联网巨头都极尽全力将流量固在自己的疆域内,使得整个互联网呈现出越来越封闭的状态。


飞信背靠中国移动这颗大树,是幸,也是不幸。幸的是中国移动的资金实力相比民间企业而言占据绝对优势,不幸的是作为对抗思维下的产物,飞信被封闭在移动用户内部,先天决定了飞信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入口级应用。


此外,微信发布后的三年,中国移动对飞信的资金投入却在逐年减少。根据中国移动发布的相关财务数据显示,中国移动从2011~2013年对飞信的总投入分别为:6.1亿元、5.86亿元、4.58亿元。


2013 年,微信 LBS、视频通话、表情商店、二维码甚至移动支付都已布局完成之时,投入相比 2011 年已经削减 25% 的飞信这才姗姗来迟加入了免费音频和视频通话、多方通话等功能。


所以飞信从风光无限到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业界看来,与中国移动在互联网产品运营思维上较为狭隘脱不了干系。


尽管最后不敌微信,但飞信并没有被中国移动放弃,摇身一变成为“和飞信”。




2018年,中国移动正式宣布,推出飞信的转型之作,主打通讯与协同办公的“和飞信”业务。


公开资料显示,和飞信为中国移动推出的面向团队通信沟通升级服务及面向企业移动办公的应用软件。和飞信实现团队沟通和移动办公,提供对 “通话、消息、联系人”功能的升级,同时通过开放工作台为企业用户提供移动办公沟通解决方案。


显然,中国移动还是无法放弃飞信,想推出企业版的和飞信来正面挑战钉钉、企业版微信,抢夺最后的防线。


但在目前来看,飞信没能做到的事,和飞信也没能做到,前者没能打败QQ和微信,和飞信从短信业务转向企业服务平台的尝试也以失败而告终……几年下来,作为曾经手握5亿用户的入口级应用还是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飞信的兴盛与落寞,也给众多互联网企业提了个醒:


缺乏开放心态,同时在解决用户痛点需求上表现迟钝,一旦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出现,那么就很难阻止用户用脚投票。


最后的惯例,暴露一下年龄,有用过这款应用的伙伴吗?


编辑:崔崔


本文出自2022-07-11出版的《电脑报》2022年第27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qiao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