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10/19 11:22:52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滴滴将死?
复杂利益团体下的重重迷雾
滴滴最担心的事发生了。
面对史上最严新政,在几个城市细则公布几小时后,滴滴回应称,新规草案将导致车辆供给骤减、司机大幅减少、网约车车费翻倍。
很显然,滴滴这种直接与交通主管部门公开对撕意味着,滴滴的政府公关已经宣告彻底失败。
有评论认为,这是让滴滴出行无路可走、滴滴将死的节奏。因为滴滴大量的注册司机和车辆都是外地人、外地车和小排量的车。严苛的网约车新政无疑卡住了滴滴的脖子,它已经耗费巨资收购快的、优步,又接受了1000多亿元的风险投资。
如果被政策限制为一个高端出租车公司,无论如何也不值滴滴今天 350 亿美元的估值。
“共享经济”光环失效
情势急转直下。就在几天前,经过一连串的补贴与融资大战,连续合并快车与Uber中国之后,程维刚以一名出行行业胜利者的姿态接受了国外媒体采访。
对于程维来说,经过四年的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了“和平时代”。可惜,和平并没有坚持多久,十一长假一结束,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多城市密集出台网约车新政征求意见,其严格程度将滴滴打得措手不及。
尽管可能是这几年最擅长与政府打交道的新兴公司,但北上广等城市网约车新政的严格程度显然超出滴滴的预想。因此,在滴滴《关于网约车征求意见我们的一些看法》一文中,滴滴代表“数亿网约车用户”和“千万网约车司机”与有关部门进行商榷,甚至提出要“与社会各界一同探讨”。
只是,尽管有户籍制度以及政府政策两大因素加持,但在社交平台和媒体报道中,滴滴的回应不仅没有获得一边倒支持的情况,反而引起更多司机、乘客以及评论者对滴滴的指责。
或许,这一切,与滴滴亲手将“共享经济”这一光环捅破的策略密切相关。
2012年6月,滴滴成立,用真金白银的补贴手段,迅速积累了大量的出租车司机,滴滴顺利拿下出租车市场。2014年8月,滴滴专车上线,滴滴宣称的“共享经济”模式此时出现,而初期的专车司机多数为业余载客的有车人员。
专车的出现,导致滴滴直接参与到与出租车竞争的行业中来,支撑滴滴早期发展的出租车司机群体在滴滴的发展战略当中开始被抛弃。2015年5月,滴滴低价专车——快车业务上线,此前的专车司机在滴滴战略中的地位也开始下降。
四年多时间里,在资本的帮助下,滴滴迅速扩张为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问题是,在这一扩张过程中,支撑滴滴成长的出租车司机、专车司机甚至快车司机、用户,都成为滴滴战略发展的棋子,并没有与滴滴建立感情上的深度联系。
2016年8月1日,滴滴与Uber中国合并。尽管滴滴强调仍然会与Uber中国各自独立发展,但越来越多的用户发现,滴滴、优步开始收割市场,涨价了。8月18日起,滴滴平台开始实行司机和乘客分开计价,取消之前对司机端收取的每单20%抽成,每单收取0.5元,外加1.77%管理费。对于滴滴司机来说,每跑一公里实际是扣除(1.8-1.44)+(0.5-0.35)+(0.8-0.64)将近7毛钱给滴滴,外加1.77%的管理费,这引发了众多司机的愤怒。
优惠减少,滴滴也面临着与乘客的博弈。不少乘客都在社交平台上感慨,滴滴打车涨价了。据《华商报》报道,自Uber和滴滴宣告合并后,全国市场涨价三成左右。
这种分开计价形式,意味着滴滴变为了出行服务的转包商,也让滴滴正远离共享经济的初衷。要知道,分享经济的本质是“闲置资源再利用”,在滴滴如此丰富的产品矩阵中,如今只有“顺风车”勉强可被称之为“分享经济”,其余业务多半是滴滴与优步合并后垄断下的自行定价。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地方交通监管部门对滴滴的怀疑开始加强。地方监管部门担心,滴滴车辆是否会加剧交通拥堵,并导致现存的出租车公司面临激烈竞争。此外,在8月份滴滴宣布收购Uber中国之后,反垄断监管部门也开始调查滴滴的定价权。
这种担心在新政细则也得到了体现。在解释新政细则时,北京交通委就示:“我们必须确保公交优先的策略,合理利用道路资源,减少对机动车辆的使用,缓解交通拥堵。”其他城市也发表了类似声明。
“人们纷纷将新政矛头指向政府部门,指向公共政策。但政策只是结果,不是原因。网络约车走到今天,最大的可能是作为风向标的行业领导者本身出现了重大问题,把大家一起带沟里了。”他将矛头指向了共享经济的标杆企业——滴滴。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方兴东日前撰文指出,随着竞争实质性死亡,网约车产业迅速走向垄断。他认为,“中国不缺一个新的出租车巨无霸,而是希望诞生一个引领中国互联网创新走向更高境界的共享经济的世界级标杆。但现实是,随着滴滴的垄断,以及价格的上涨,这个标杆已经去了光环。”
高估值将大幅缩水?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着司机资质审核门槛的降低,大量外地司机的涌入,缺乏安全感、服务质量的下降,以及与Uber合并之后的涨价,都是公众不再一致支持滴滴的原因。
此前,占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以及数量庞大的车辆和司机,使得滴滴深受资本的宠爱。众多资本机构的涌入,让滴滴有了350亿美元的庞大估值。
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记者获悉的最近市场上流传滴滴投资方转让股份的一份文件显示,滴滴管理层预计2018-2019年上市目标为千亿美金估值。按照20倍市盈率计算,滴滴实现千亿美金市值至少需要50亿美金净利润支撑,也就是333.38亿人民币——这相当于万科和格力2015年净利润的总和。
现在,政策风险正在无情戳破滴滴“皇帝的新装”。有评论认为,若这一新规实施,滴滴将面临最严厉的政策风险,发展空间遭受严厉限制,或致其估值减半,保守估计估值缩水三分之一。
实际上,这种估值本身就有很多不确定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钱军就撰文指出,当滴滴打车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不烧钱以后市场份额是否还能稳固?还是不补贴时市场份额会大幅下降?这是个很大的未知数。此外,企业的盈利时间点是什么时候?一年后,还是五年后?盈利空间有多大?这个对投资者和公司今后战略也很关键。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根据记者了解,目前每一个单子,滴滴抽取22%的提成,加上一线城市的标杆作用明显,相关新政策出台已经引来多个城市的“模仿”,一旦司机和车辆数量锐减,势必影响滴滴的营收,其实现盈利的步伐可能放缓。
以兰州为例,兰州就将网约车数量限制在一个数额内。根据兰州市网约车管理方案,兰州市运营车辆饱和状态应该在1.5万辆左右。目前兰州市出租车保有量在1万辆,加上政府未来两年在出租车方面的投入,预计达到1.2万辆。按照这个计算,兰州市网约车市场不可能不限量的发展,留给网约车的数量应该在3000辆左右。关于网约车的价格问题,兰州市网约车管理方案作出网约车的车型和价格必须高于出租车的规定数量上和价格上的硬性规定,会让滴滴在兰州的市场占比陷入困局。
复杂的利益团体
10月12日,在2016年第二届深圳双创周中外创客领袖座谈会上。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向李克强提到了地方网约车新规细则问题,并指出,“网约车不要一棒打死,刚刚新出台的网约车政策,希望能慎重,给缓冲时间,进一步调研。”
李克强总理的回答是:“这个问题听到了,基本原则是明确的,会要求有关城市进行研究。”
其实,马化腾之所以在此场合为网约车站台,也是站在其作为滴滴出行的投资人的立场上来说的,此前腾讯领投了滴滴多轮融资。此外,参与座谈会的马云以及库克这两位大佬同样是滴滴出行的股东。也有评论笑称,此次的深圳双创周成为“滴滴公关的后花园”。
这次公关效果目前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滴滴背后的利益团体,并不甘心滴滴高估值的新装就此被政策戳破。
2012年,29岁的程维创办小桔科技,推出滴滴打车软件。同年11月,获得了金沙江创投的300万美元A轮融资。2014年2月,“滴滴打车”完成了三轮融资,总共融资1.18亿美元,其中腾讯投资近5000万美元。2016年6月,滴滴出行完成新一轮实际总额高达73亿美元的股权融资。2016年8月16日,滴滴出行宣布,获得中国邮政投资,并将和中国邮政展开战略合作。双方拒绝对外公布具体的投资金额。
4年来,这家公司经过多轮融资和两次合并,已经成了一个复杂的利益集合。股东名单上,除了腾讯、阿里巴巴、百度这三家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本土互联网公司,还有中国邮政、中金、中投、中信等国资投资方,海航、招行、中国人寿等大型传统公司,再加上富士康、苹果以及私募基金(Capital International Private Equity Fund)、淡马锡这样的海内外资本。
一位观察人士就对记者表示,滴滴股东阵容里有央企、有外资也有BAT联手投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滴滴股东或融资是他见过最豪华的陈容,它们都有充分的动力,去争取自己的投资不随着政策打水漂。
只是,当滴滴将优步中国纳入囊中,网约车的江湖近乎一统。但聚光灯下,这家注册用户已达亿级的独角兽企业,面目却变得格外模糊。国内一家在线出行分析机构的分析师就表示,他们曾试图了解滴滴完整的股东结构,却始终未能完成。“太敏感了”,该分析师这样评述,但未就“敏感”原因作进一步解释。
由于滴滴只在每轮融资完成的关键时点披露其融资总额,其对股东的持股比例和每一轮融资的估值则都予以保密。外界至今无从知晓,究竟谁是滴滴的第一大股东?投资方各自占股多少?腾讯、阿里、百度在滴滴中有怎样的话语权?Uber全球持有滴滴5.89%的股权,何以享受17.7%的经济收益?Uber全球在股东榜上位列第几?单笔投资额最大的苹果又有多少影响力?苹果用10亿美元投资史上最大单笔投资,换来一个滴滴董事会职位传言是真是假?滴滴百亿美元的融资都进了哪些主体?所取得的收益又实际归属于谁?
能回答这些疑问的,寥寥无几。
利益团体对赌滴滴的未来
其实,现在的滴滴,早已不是一家纯粹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借助“离岸融资实体—离岸壳公司—香港壳公司—境内外商独资企业—境内运营实体”的链条,滴滴搭建起了典型的VIE架构。有媒体报道称,滴滴的终极公司,目前是一家注册在开曼群岛的离岸公司,名为XiaojuKuaizhi Inc.(小桔快智),其再设立开曼和维尔京壳公司控制香港壳公司,香港壳公司再通过境内外商独资企业协议控制滴滴境内运营实体。
在这一架构下,滴滴不断兼并、扩张,打造自己的产业帝国。外界难以得知的是,目前滴滴仅在境内就已拥有近二十家子公司,并且,随着新生业务的开拓,其子公司、孙公司的数量还在不断增长。
从构成上看,滴滴的境内公司大致分为三类:滴滴系、快的系和创新业务(预计很快还将增加优步系)。如:深圳北岸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南岸(上海)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滴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嘉兴橙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嘉兴桔子共享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同时在东南亚国优秀的公司参与了股权投资,从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公司名号中,可以发现诸如商业保理、保险经纪、融资租赁等业务类型。
例如,汽车金融就是滴滴新扩张的业务之一,今年3月底,众富租赁成立,注册资本高达10亿元人民币,滴滴创始人程维担任法人代表。保险经纪、商业保理类公司的注册成立,也显露了滴滴向金融服务领域全面扩展的野心。 此外,滴滴一个引人瞩目的动态是不久前获得了中国邮政的战略注资。有业内人士以此预测认为,滴滴要进一步拓展的方向,很有可能是快递和众包物流领域。
或许,这些方向的探索,意味着那些给滴滴数百亿美元估值的投资大佬,其实不是在赌一款打车软件的成败,他们所赌的,其实是一个庞大产业帝国的未来?或者是滴滴上市后的丰厚回报?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a.co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c*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