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四年之后,我们还会不会在电视上看奥运?
  • 2016/8/29 10:57:27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电脑报在线】作为四年一度的超级大事件,里约奥运会又让很多人家里的许久不开的电视,迎来了春天。尤其是此前惊心动魄的中国女排对阵塞尔维亚的决战,央视直播的收视份额飙到70%多。这也就是说,开着的十台电视机就有7台在看女排。如此惊人的收视份额,已经是2016年春晚的2倍多。不过,这堪称逆天的收视份额,却没有太大的意义,这是因为,年轻人正在远离电视。毕竟,对女排最有感情的、经历过女排三连冠的中国人,都已经是五十岁左右的中老年人了。而这部分人群,正是维持如今电视开机率的主力人群。

@王月

作者简介:成都媒体人。从来不看电视、关注科技领域、换个手机就能高潮的新时代网络宅男。相比煽情电视剧,还是IT界的各种黑科技更能让人流泪。


    作为四年一度的超级大事件,里约奥运会又让很多人家里的许久不开的电视,迎来了春天。尤其是此前惊心动魄的中国女排对阵塞尔维亚的决战,央视直播的收视份额飙到70%多。这也就是说,开着的十台电视机就有7台在看女排。如此惊人的收视份额,已经是2016年春晚的2倍多。不过,这堪称逆天的收视份额,却没有太大的意义,这是因为,年轻人正在远离电视。毕竟,对女排最有感情的、经历过女排三连冠的中国人,都已经是五十岁左右的中老年人了。而这部分人群,正是维持如今电视开机率的主力人群。

    如今电视开机率持续走低,奥运也不例外。与2012年奥运会相比,里约奥运的整个收视市场的开机率也下滑了17%。这样的大幅下滑,一方面与时差有关,但新媒体对观众收视时间的分流也是相当重要的因素。毕竟,对年轻人而言,那块手机屏幕,才是他们看奥运最舒服的地方。

    全世界都这样。美国的NBC花了120亿美元购买了直到2032年的奥运会独家转播权,将未来的运势全部押注在全球瞩目的奥运竞赛。然而,这次里约奥运就给他们当头一击,NBC直播奥运会的黄金时段收视率相比伦敦奥运下跌了17%。而18-49岁的人群,根据彭博社的报告,收视率则下滑了25%。与之相对的是,NBC奥运网站和APP用户流量却达到7800万,相比伦敦奥运期间上升了24%

    同样,在中国,腾讯奥运招商总收入的80%以上,都来自移动端收入。他们是怎么直播奥运的呢?据称,腾讯一辆在前线的车里,9个人中除了司机,其余都是举着手机直播的网红。之后,他们再通过自己的视角为自己的用户呈现内容。

    事实上,这也就是电视最大的问题——无法针对用户群体提供个性化的内容,那么,大数据分析、精准营销都成为奢望。而体育产业的市场有多夸张呢?以奥运会为例,阿迪达斯为获得2012年伦敦奥运会指定官方合作伙伴,赞助总额就高达1亿英镑。更夸张的是英超,阿迪达斯每年给曼联的球衣赞助费,也是高达7500万英镑。其他几家豪门,球衣赞助也能拿到3000万左右,加起来就很吓人了。

    当然,英超很贵,就是因为商业开发做得好。最典型的就是转播费,2016年起的三个赛季的英超转播权,就卖了50亿英镑。而央视不转播英超,也是因为英超没有免费提供转播权。但有趣的是,央视十多年不转播央视,竟培养起中国人在网上看球的习惯。

        2007年,天盛以5000万美元的价格将英超在中国未来三年的版权收入囊中。与之前的版权代理商不同,天盛不再将英超版权分销给各大卫视,甚至连集锦也不让播。要看英超,只能在天盛自家的付费频道上看,费用贵的惊人,单月188元,包赛季1880元。

        这个现在都会觉得贵的价格,当时英超球迷那是疯狂吐槽,强烈抵制。但对天盛而言,更大的难题是,怎么卖出去呢?国内电视台的订阅渠道我们都懂的,没法线上付费,缴费还得跑到机顶盒管理中心,或者通过邮局汇款。要看个球赛,还得去办理一摞繁琐的手续,再爱英超也不想看了。没人付费,最后天盛只好宣告破产。

    但之后接盘的新英体育,就遇上了好时候。随着各大视频网站的崛起,新英发现,不再需要依赖电视这个渠道了。新英既可以在自家网站上播英超,也可以把英超转播权高价卖给乐视和PPTV。而因为有了自家的网络平台,收费策略也就可以很灵活了。起初是完全免费,到后来就是部分场次收费观看——去年,每轮4场的免费场次当中,转播方是可以自由挑选的,但是今年,似乎情况发生了变化,新英每一轮只会给转播机构一场免费的豪门比赛。如果你是某个豪门球队的粉丝,这就意味着,你必须要买“死忠通”——只能看一个球队的全部比赛。如果你还想看看其他豪门的对战呢,就只能选择“全季通”,全部都可以看。当然,只看一场,也可以只买单场比赛。

   现在,几轮英超战罢,新英的PC端与移动端的付费用户数量激增,据称甚至达到十倍。这显然要归功于他们在互联网平台上采取的成功的产品策略。而这在中国人的电视机上是完全做不到的。英超如此,奥运也将如此吧。所以我好奇的是,四年之后,我们还会有多少人会在电视上看奥运呢?

 

本文出自2016-08-29出版的《电脑报》2016年第34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2013)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