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狂飙突进VR:国内创业者将成巨头炮灰?
  • 2016/2/4 12:35:57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本报记者 熊雯琳
【电脑报在线】蚁视科技的新办公室就在这里。春节前几天,这家刚刚宣布获得3亿元B轮融资的虚拟硬件厂商,将自己办公室工位从50人扩充到了200多人,并在圈子里大肆招兵买马。

平台头显方向成死路,迎战巨头是个大难题


戴VR眼镜参观博物馆


       事实上,VR并不是什么新概念——20世纪70年代,美国科学家麦隆•克鲁格就已提出“虚拟现实”概念,1995年,任天堂发布了首个便携式头戴3D显示器,此后奥林巴斯、索尼也相继推出产品,都最终没有被市场认可。直到 2014年3月,Facebook 花20亿美元豪赌虚拟现实,收购业界领头羊 Oculus VR,整个产业才再一次沸腾。

       巨头们的态度,直接决定了VR的未来。对于这些创业者而言,巨头们的频频动作却是逃不开的恐惧——VR三巨头的头盔产品Oculus Rift、HTC Vive以及PlayStation VR都将于今年上市。过去两个月中,亚马逊不仅开通VR专题商店,还宣布将推裸眼虚拟现实技术。谷歌成立了自己的 VR 部门;Facebook上市首款虚拟现实产品;三星成立了VR纽约办公室。至于HTC,则将重生的赌注押宝到了VR上。

       最大的恐惧,来自苹果。《金融时报》最新消息显示,苹果已收购了一家名叫Flyby Media的VR开发公司,这是苹果收购的第四家VR公司。另外,据悉苹果已经组建了一支数百人规模的秘密研发团队,在过去几个月里已开始打造其虚拟现实头戴产品原型。

       国内巨头也不甘错过VR之风。2015年12月初,百度推出了VR频道,12月21日,腾讯推出了一整套的VR方案。两天后,乐视在北京公布了VR战略,并发布LeVRCOol1。

    在杭州,映墨科技与阿里巴巴达成了合作协议,还有传闻称阿里以2亿美元投资美国虚拟现实创业公司Magic Leap。小米董事长雷军持股的迅雷,则用3000万美元投资了大朋VR。

       “纵观科技史,从硬件公司到软件公司,再到互联网公司,国内外IT巨头一窝蜂进入某个领域还是第一次。”IT业界资深观察人士曾立军说,资本并非万能,对这些VR创业者而言,即便拿到了大笔融资,在与各大巨头的竞争中,不小心也就会悄然死去。

       “VR其实并不是一些创业者想象的那么简单,存在技术壁垒高,资金投入与时间研发周期长、行业标准未定等难题。”曾立军表示,比如索尼的PlayStation VR,从立项到面市就历经多年时间。

       目前,VR产业已经形成三大投资主线:一是以头戴式显示器为代表的VR硬件设备,二是以游戏、电影为主的娱乐内容,三是包括远程医疗、辅助教学等全新应用在内的跨界服务。

        在硬件设备方面,微软、三星、HTC、Facebook等已耕耘相当长时间,对于国内这些创业团队而言,无论是资金、品牌、口碑、技术上,很难与上述巨头形成竞争。

    “虚拟现实硬件领域恐怕会迅速蜕变成一场巨头的战争,目前一拥而上的国内VR头盔制造商们,大部分只会迅速‘尸骨累累’。不排除在这批企业里面出现一两家如同大疆一样脱颖而出的公司,但那毕竟是极少数”。专注于VR平台与解决方案的北京神秘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CTO王锐认为.

戴若犁对此已有了体会。按照他的计划,在2015年情人节,所有众筹者就可以拿到Perception Neuron(PN),但最终结果是,PN直到2015年5月才开始发货,一直到10月才全部发完。整整跳票8个月。这个项目实施下来,戴若犁才意识到,从“能演示”到“能卖”,差太远太远。

     至于一些创业者报以厚望的VR内容、游戏,“目前VR游戏数量已多达几百种,但大部分都还处测试阶段,没有杀手级游戏出现,一旦游戏巨头结束观望,创业者未来很难与发力的巨头竞争。”曾立军认为,现在很多创业者选择的VR头显、平台方向基本已成死路,内容、游戏等方面也不乐观,“VR终要回归互联网流量之争的老套路,只有BAT360们才有足够的资源和资金来进行这样一场平台战争。”

 

本文出自2016-02-15出版的《电脑报》2016年第06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ChengJY)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