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2/4 12:35:57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本报记者 熊雯琳
出北京地铁13号线,再转7站公交,就到了中关村软件园二期。
蚁视科技的新办公室就在这里。春节前几天,这家刚刚宣布获得3亿元B轮融资的虚拟硬件厂商,将自己办公室工位从50人扩充到了200多人,并在圈子里大肆招兵买马。
距蚁视不远的诺亦腾过去两年里也已搬过两次家,从140平米到420平米,再搬到现在的1450平米办公区,人员也从几人增加到60多人,其中工程师占到2/3,大部分是海归和博士。
这只是狂飙突进虚拟现实(VR)的冰山一角,2015年开始,像蚁视、诺亦腾这样的上千家VR创业公司在纷纷崛起——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有近百家VR创业公司获得了来自行业和资本的热钱投资。
这样的热潮并不奇怪。2016年被业内外认为是VR爆发元年,谷歌、Facebook、三星、索尼、微软等带来了众多虚拟现实设备与产品,HTC将改变命运赌注下到了VR,苹果CEO库克则暗示即将进入VR领域。
国内巨头同样不落人后:2015年12月4日,百度推出VR频道;12月22日,腾讯发布了VR开发者计划;两天后的23日,乐视正式进军虚拟现实领域。此外,阿里巴巴、小米同样有着自己的VR布局计划。
对于这些VR创业者而言,这让他们异常兴奋又难掩内心的恐惧:资本已经准备好了大把热钱等着他们,国内外VR市场的繁荣让他们看到了未来,而各大IT巨头的进入,这让这些创业者对未来命运几多忐忑。
转型与退学,人人都想再造一个小米
1月15日下午,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主会场入口,排队长龙从展厅延伸到了门外。直至14:00,诺亦腾创始人戴若犁登场前几分钟里,人们才获准蜂拥进场。
在接下来的40分钟演讲时间内,戴若犁三次戴上头戴式显示器,进入了三个不同的虚拟世界:一间只有几件静物的虚拟实验室、一片缤纷炫目的防守型科幻游戏战场、一个悬空着精密汽车引擎的虚拟汽车展厅。
“这是我们给大家的一个礼物——Project Alice。”戴若犁说。ProjectAlice是一套商用虚拟现实解决方案,方案系统包括头显、惯性动捕服、光学跟踪系统、动作手套和背负式计算机。
最初的诺亦腾,其实和虚拟现实没什么关系。
2010年,刘昊扬和戴若犁离开了上一家公司,开始做诺亦腾。诺亦腾(Noitom)来自动作(Motion)一词的反写,两个创始人一开始只是想让人们一想到动作捕捉技术,就想到诺亦腾。
两个创始人都是技术极客。刘昊扬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土木工程学博士与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戴若犁是香港中文大学自动化专业博士,两人都有力学专业背景,一个偏软件,一个擅长硬件,都是“学科交叉,软硬结合”,也都有着长期的国际化创新产品研发经验。
戴若犁虚拟现实并不陌生。2004年,在香港读博的戴若犁,看到隔壁实验室有个科研用的虚拟现实显示器,不但特别大,转头时候也要双手扛着机器转,售价也要20万人民币。“那时候觉得好酷啊,但不可能是普通人用的东西。”
2012年,Oculus Rift在Kickstarter众筹,戴若犁辗转成了最早一批backer(支持者)。他把Oculus Rift DK1头显拆开一看,里面的屏幕和三星note 4一样,传感器和苹果的类似。“所有的技术门类,突然在某一个点碰上了,在这个时间点,所有的条件都满足了。”他意识到,这个产品将带来消费级的虚拟现实时代。
事实的确如此,虚拟现实行业快速升温。特别是Facebook在2014年3月以20亿美元收购的Oculus后,从巨头到小公司,各种各样的人才和资本迅速往VR行业聚集。
这一年,凭借动作捕捉技术在《权利的游戏》等有上佳表现的诺亦腾转型VR,他们做了一个Kickstarter众筹,能够把人的动作捕捉下来,能够拍视频演示,众筹了400多万人民币,是当时国内在VR上筹款最多的项目。
稍早之前,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覃政,在听了天使投资人徐小平一场VR的讲座后,退学创办了蚁视科技,进军VR行业。
“人人都想在VR领域成为下一个小米。”张闯说,他原是腾讯数码频道主编,后离职与暴风影音VR魔镜APP团队负责人王明杨联合创办了焰火工坊。“VR一定是继移动互联网之后的一个新流量入口,否则国内外巨头和VC不会一股脑涉足这个领域,就看创业者谁先抓住改变命运的机会。”
快倒闭的小团队,转型VR就获得了投资
公司 | 成立时间 | 领域 | 产品 | 融资情况 |
灵镜科技 | 2014年5月 | 头戴设备 | 灵镜小白 | 2015年12月获乐视控股1000万美元融资 |
焰火工坊 | 2014年11月 | 市场渠道 | Fires SDK | 2015年8月APUS投资1000万 |
臻迪智能 | 2009年 | 开发平台 |
| 2014年9月融资3800万 |
蚁视科技 | 2013年12月 | 头戴设备 | 蚁视头盔
| 2015年12月底获3亿元高新兴B轮融资 |
TVR时光机 | 2014年3月 | 内容平台 | 《再现甲午》游戏 | 2015年2月获数百万天使投资 |
暴风魔镜 | 2014年9月 | 头戴设备 | 暴风魔镜 | 2015年4月获华谊兄弟1000万美元A轮投资 |
爱客科技 |
|
| 九又VR | 2015年初获千万投资 |
岚锋创始 | 2014年 |
| Insta360 4K全景相机 | 2015年3月获启明创投800万美元投资 |
清显科技 |
| VR视频 |
| 2015年3月获洪泰基金400万元投资 |
大朋VR | 2015年4月 | 头戴设备 | 大朋头盔E2 | 2015年12月25日获迅雷3000万美元融资 |
国内VR创业者融资不完全表
“没有人知道,现在国内具体有多少家VR创业公司,但上千家肯定是有的。”一位观察人士说,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正在涌入这个领域,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已经有了多个专注VR的创业孵化器。
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VR头盔方面有银河数娱、小鸟看、3Glasses等创业者;内容领域有暴风魔镜App、赞那度“旅行VR”;一体机、VR眼镜产品领域有焰火工坊、睿悦信息等;而AppTVR时光机等创业公司也发布了虚拟现实游戏《再现甲午》、《追寻》等。周边设备领域,也出现了Virtuix的Omni体感跑步机、蚁视体感枪、锋时互动手势动作捕捉控制器“微动Vidoo”等公司。
在这些创业者看来,VR产业链足够长,平台、内容、硬件甚至系统,只要选准一个点,或许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豪斯VR创始人黄博渊认为这就是自己的造梦之旅。作为豪斯VR的创始人,他还只是名学生,本科就读于北京工业大学汽车设计专业,现在是清华美术学院研三的学生。豪斯VR是面向家装设计师的在线虚拟现实平台,他的期望是,未来国内家装设计师和消费者都通过这个平台来设计、观看自己的家。
尽管豪斯VR目前只有几十个内测用户,但这已让它获得天使轮500万元融资——“在整体资本市场遇冷的情况下,VR创新企业估值逆势上涨,众多创业者都获得了热钱投资。”一位观察人士对记者称,2014年VR市场的先入者,很多已经走到了A轮乃至B轮融资阶段;而2015年的创业团队,也获得了更多投资机构的青睐。
2015年以来,VR创业公司高额融资的消息不绝于耳:暴风魔镜在2015年年四月获得天音控股、爱施德、华谊兄弟的1000万美元投资;迅雷投资大朋VR、VR垂直门户网87870获3000万美元A轮融资,灵镜科技获乐视投资的1000万美元⋯⋯蚁视科技则在2014年年底获得红杉资本1000万美元后,在2015年12月底获得了高新兴的3亿元B轮融资。
不仅是国内,暴风魔镜新任CEO黄晓杰就表示,在美国,也有非常多的VR孵化器,孵化出的公司,有些产品还没发布就有几十亿美金的估值。
这是因为,从国外到国内,都相信VR是一个爆发的巨大金库。据投资银行Digi-Capital预计,至2020年,全球AR(增强现实)与VR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500亿美元。更近一些,易观智库则认为,2017年中国VR市场规模将高于20亿元人民币。
在热钱涌入与可预期的前景面前,创业者一窝蜂进入VR就很好理解。焰火工坊CEO娄池说,他跟一些手游开发者交流后发现,由于2015年下半年碰上资本寒冬,很多从游戏公司跳出来单干的小团队很快支持不下去了,但不少看到了转型VR游戏的机会,于是摇身一变就成了VR创业公司,不少也就顺利吸引了融资。“制作VR游戏再技术层面难度并不大,但是很多开发者对VR理解不够,而且很多游戏团队纯粹抱着炒VR概念融资的态度。”
平台头显方向成死路,迎战巨头是个大难题
戴VR眼镜参观博物馆
事实上,VR并不是什么新概念——20世纪70年代,美国科学家麦隆•克鲁格就已提出“虚拟现实”概念,1995年,任天堂发布了首个便携式头戴3D显示器,此后奥林巴斯、索尼也相继推出产品,都最终没有被市场认可。直到 2014年3月,Facebook 花20亿美元豪赌虚拟现实,收购业界领头羊 Oculus VR,整个产业才再一次沸腾。
巨头们的态度,直接决定了VR的未来。对于这些创业者而言,巨头们的频频动作却是逃不开的恐惧——VR三巨头的头盔产品Oculus Rift、HTC Vive以及PlayStation VR都将于今年上市。过去两个月中,亚马逊不仅开通VR专题商店,还宣布将推裸眼虚拟现实技术。谷歌成立了自己的 VR 部门;Facebook上市首款虚拟现实产品;三星成立了VR纽约办公室。至于HTC,则将重生的赌注押宝到了VR上。
最大的恐惧,来自苹果。《金融时报》最新消息显示,苹果已收购了一家名叫Flyby Media的VR开发公司,这是苹果收购的第四家VR公司。另外,据悉苹果已经组建了一支数百人规模的秘密研发团队,在过去几个月里已开始打造其虚拟现实头戴产品原型。
国内巨头也不甘错过VR之风。2015年12月初,百度推出了VR频道,12月21日,腾讯推出了一整套的VR方案。两天后,乐视在北京公布了VR战略,并发布LeVRCOol1。
在杭州,映墨科技与阿里巴巴达成了合作协议,还有传闻称阿里以2亿美元投资美国虚拟现实创业公司Magic Leap。小米董事长雷军持股的迅雷,则用3000万美元投资了大朋VR。
“纵观科技史,从硬件公司到软件公司,再到互联网公司,国内外IT巨头一窝蜂进入某个领域还是第一次。”IT业界资深观察人士曾立军说,资本并非万能,对这些VR创业者而言,即便拿到了大笔融资,在与各大巨头的竞争中,不小心也就会悄然死去。
“VR其实并不是一些创业者想象的那么简单,存在技术壁垒高,资金投入与时间研发周期长、行业标准未定等难题。”曾立军表示,比如索尼的PlayStation VR,从立项到面市就历经多年时间。
目前,VR产业已经形成三大投资主线:一是以头戴式显示器为代表的VR硬件设备,二是以游戏、电影为主的娱乐内容,三是包括远程医疗、辅助教学等全新应用在内的跨界服务。
在硬件设备方面,微软、三星、HTC、Facebook等已耕耘相当长时间,对于国内这些创业团队而言,无论是资金、品牌、口碑、技术上,很难与上述巨头形成竞争。
“虚拟现实硬件领域恐怕会迅速蜕变成一场巨头的战争,目前一拥而上的国内VR头盔制造商们,大部分只会迅速‘尸骨累累’。不排除在这批企业里面出现一两家如同大疆一样脱颖而出的公司,但那毕竟是极少数”。专注于VR平台与解决方案的北京神秘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CTO王锐认为.
戴若犁对此已有了体会。按照他的计划,在2015年情人节,所有众筹者就可以拿到Perception Neuron(PN),但最终结果是,PN直到2015年5月才开始发货,一直到10月才全部发完。整整跳票8个月。这个项目实施下来,戴若犁才意识到,从“能演示”到“能卖”,差太远太远。
至于一些创业者报以厚望的VR内容、游戏,“目前VR游戏数量已多达几百种,但大部分都还处测试阶段,没有杀手级游戏出现,一旦游戏巨头结束观望,创业者未来很难与发力的巨头竞争。”曾立军认为,现在很多创业者选择的VR头显、平台方向基本已成死路,内容、游戏等方面也不乐观,“VR终要回归互联网流量之争的老套路,只有BAT360们才有足够的资源和资金来进行这样一场平台战争。”
山寨问题难解决,未来出路在哪里?
现在,国内大多数公司在VR领域的“竞争法宝”依然是抄袭自智能手机战场——先用低价普及用户,比如,以价格低廉的眼镜盒子做“前锋”普及VR产品,再吸引用户购买更高级的头盔和一体机。根据记者了解,国内市场上已有几百个不同形态的VR眼镜盒子产品,价格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几百家VR硬件团队披挂上阵没几个月就推出产品,大多数都是主打低价位抢用户抢市场,从几元到几百元都有,它们既没有品牌,也没有技术底层,不过是拿别人的开源方案稍微改动一下就成了一个产品,品质可想而知。”3Glasses的CEO王洁对这种市场现状颇为担忧。
刚刚成为国内VR投资金额之最的蚁视科技,同样没能逃开“抄袭”质疑。2014年,在蚁视众筹方案推出时,Oculus创始人就公开表示:“蚁视方案是错误的,建议中国人还是抄袭美国人比较好。”这一度使得蚁视的众筹产生退款潮。
蚁视硬件产品发布后,质疑仍未停止。一种评论声音是:“蚁视的确是原创,但是原创出一个方形的车轮,这样的创新有什么用呢?”而在网上,一篇被热转的《一个程序员对蚁视的吐槽:镜片畸变》则如此吐槽,“简单理解两者不同就是,Oculus眼镜镜片是球形畸变,蚁视镜片是平面矩形。”
甚至,就连蚁视CEO谭政的管理风格,比如他让媳妇儿搞管理,每周例会上集体朗诵《出师表》,把大部分硬件业务包出去等等,也被诸多媒体拿来说事。
抛开争议质疑,对目前疯狂创业、并快速推出产品的VR创业者而言,最核心的问题其实是,其产品是否能够让普通用户接受?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VR创业者就明确记者表示,他试用过市场上大部分的国产VR产品,与国外的Oculus、PSVR相比,国产在眩晕感、清晰度及延迟等技术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卡顿、过热等严重影响使用体验的缺陷突出。“普通用户一旦有了不好的体验,对行业发展并不是好事。”
作为创业者的一员,王洁也认为目前国内创业者VR产品很大部分都不应该推向消费级市场。据悉,3Glasses还没有针对PC端销售,相当一部分硬件产品通过官网渠道卖给用于创作内容的开发者,平台的8万多用户也基本上是“圈子里人”,还有一部分提供给线下体验店。“现在说靠硬件赚钱还太早。”
一部分创业者则打算不靠硬件赚钱。焰火工坊创始人娄池就认为“指望硬件赚钱太难,终端和内容结合打造生态才有机会。”娄池的希望是,像谷歌安卓系统一样,构建一个能成为业内标准标杆的VR生态系统。
不过,娄池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不容易。无论是依托PC、移动生态的VR硬件,还是以前期市场教育、医疗、游戏等为主的行业VR,连谷歌、微软、三星这样的巨头都尚未形成行业标准,这些标准的形成往往需要终端大厂、供应链和开发者社区、内容供应商之间的无缝配合才能最终完善,前期贸然尝试对于一个靠风险投资生存的创业者而言并不明智。
跳票之后,诺亦腾的团队开始冷静和务实。戴若犁认为,现在整个VR在国内有三条路可走。客厅尺度游戏、移动虚拟现实和商用虚拟现实。戴若犁选择走第三条路,B2B商用虚拟现实。“客厅尺度游戏,需要很大内容、平台、渠道、推广等方面的支撑,才能做得起来。市场已经很拥挤,如果我们硬着头皮去做,死亡率会非常高。所以我们放弃这个方向,只会配合着客户做一些配件,比如手套等;对于mobile这个领域,我们自建了一个技术小组,目标远期,没有任何KPI,让他们放手去探索;而我们把公司几乎所有资源,都用到了第三个方向:B2B商用解决方案。”
不过,在更多业内人士看来,中国的VR创业,真正需要投入的不是软件补贴硬件的生态战略,而是基于VR领域做一些创造性的产品。“国外发展虚拟现实产业是‘技术导向’,以解决技术问题为核心;而国内目前主要是‘资本导向’,资本要什么,就做什么,踏踏实实做研发和技术储备的并不多。中国的VR创业者,需要的是踏踏实实做研发、技术储备的创业型公司。”一位观察人士说,从长远来看,没技术、没资源、没资金的创业者,在这个战场中生存的几率相当渺茫。
观点:
VR混战已至,VR创业者该怎么办?
——高维资本外部合伙人周流
最近,我在VR界看了200多个项目,交流了100多个投资人。我觉得我是最积极看VR的投资人,很不幸的是能看懂VR的都是80后、90后,最终拍板做决策是60后、70后,我发现大部分VR创业者找投资人的时候,如果自己不是一个明星团队,没有光亮的背景其实找到投资人是非常困难的。
这是VR创业者面临的最大痛点,如何找到第一笔资金,我这边搞一些投融资的交流群、交流会,150多个投资人中真正看懂VR的不超过10个。这对于创业者来说,大概是一个不幸的消息。
所以,对于创业者而言,第一一定要把这个团队搭好,一定要搭一个稍微“亮”一点的团队,无论是BAT也好海归背景也好,一定高大上的团队才能融到第一笔钱。第二找大公司交流,大公司的布局里面,很有可能有一个合伙人的岗位空出来。。如果融资实在困难,有资源的话找一家上市公司卡位,也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
最后是创业方向。PC端和移动端是VR现在最大的两个方向,PC端已经被国际上几大巨头占领,尤其是硬件头显,国内创业者还是不要轻易接触;另外,PC端的VR针对重度玩家,普及到大众消费的未来,还是移动VR比较有优势。
不过,由于2016年是平台大战元年,创业者还是不要轻易进入到VR平台大战里面来。我在去年看了很多做平台的,当时看的大部分都是小公司,像蚁视、热播包括DreamVR都要做平台,好多都是有一些技术或者有一些内容的。但是现在不同,平台和硬件都很难行得通,因为技术公司、拥有视频版权渠道的公司和手机厂商都在争抢平台入口,创业者是很难竞争得过的。
现在,VR内容是重点关注的领域。建议尽量选一个垂直领域的定位,并且基于创业者自身基因尽量不要独投,和产业链一起投资,是比较推荐的方案。如果一个VR的创业公司没有投融资和连续创业的经验,会非常难受,很有可能经受两三年的煎熬。市场上是没有回报的,没有盈利模式的,甚至用户都很少,所以作为VR的创业者必须要想办法把这两三年度过去,先存活下来,这是我给创业者的一些建议。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a.co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c*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