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11-12 15:27:22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周一
- 作者:
增加更换元件的难度
点胶工艺虽好,但是也有问题。因为其使用的胶水不仅要有良好的绝缘性、强度和填充性能,还要保证其在高温下不软化、强度不降低。因此芯片上多使用的是环氧树脂胶,这种胶水在化学稳定性、耐高温性上,几乎与芯片封装用的外壳一致,这也就意味着,一旦使用点胶技术,芯片几乎无法拆下,即便采用破坏性拆解,将原有芯片弄破后再拆除,板上遗留的残余胶水,也会给焊接新芯片带来巨大的麻烦。因此,使用点胶技术,意味着设备无法进行元件级维修,而只能进行部件级更换。
剖析点胶之争:降低售后成本是关键
使用点胶工艺确实对提升手机稳定性有好处,但可不是所有的手机都使用了这样的工艺,如小米4,努比亚Z7就没有采用,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要反驳口水战中小米提出的“只有在结构跌落测试中有问题的手机芯片才需要点胶”这一观点。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那样,冲击力只是造成焊盘脱落的原因之一,主板变形、热胀冷缩都可能造成焊盘脱落。同时结构跌落测试,只能反应出手机在应对瞬间冲击力下的表现,在实际使用中,手机却可能面对更猛烈冲击力,而测试时的几次冲击,也无法全面仿真出使用时遭受的各种冲击。因此,结构测试中未出现问题,并不能作为不点胶的理由。更何况包括苹果,三星,HTC等厂家都使用了点胶工艺时,难道它们的结构测试表现都不如小米吗?
说小米不使用点胶工艺是为了降低成本,同样不靠谱,点胶机如今已经普遍应用,而点胶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可以说,降低零点几个百分点的返修率,其成本就足够给整批机器进行点胶了。
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售后成本。点胶工艺虽然可以降低故障率,但哪怕损坏的只是一个小元件,也要更换整块主板,每一次售后维修的成本就会大大增加。而不使用点胶工艺的话,哪里损坏换哪里,大多数元件继续使用,单次维护成本会低得多,So Easy。
同时,非点胶工艺还有利于提升维修速度。我们知道手机主板几乎没有通用性,而维修站不可能拥有这一品牌所有型号且足够数量的配件。如果用了点胶工艺,一旦要更换主板,往往要临时到厂家申请配件,这样一来维修时间就长了。而非点胶工艺,元件的通用性就高得多了,且芯片价格较低,利于维修站备货,缩短维修时间。所以即便未采用点胶工艺导致返修率提升数倍,但维修成本降下来了,总的售后成本上可能比采用点胶工艺还要低。
总结:在点胶工艺上打口水战还不如老老实实提升产品质量
说起来,点胶并不是什么新工艺,甚至抓台古老的ThinkPad T61笔记本、老款的诺基亚手机,我们都可以找到点胶的痕迹。如果说普通使用者对于点胶工艺不了解尚可理解,但多年的实践,厂家应该对这工艺的优劣是门儿清了吧,此时爆发口水战,只能说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为的只是降低售后的成本,提高元件的利用率。也许,还能赢得维修快的“美誉”。但在这背后,却要使用者付出送修,甚至是多次送修的代价。以消费者的隐形成本和使用不便来赢得自己的利润,这太不厚道了。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c*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i.co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