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手机 > Android手机 > 技巧
谁是健康杀手,十一款智能手机辐射大检阅
  • 2014-4-8 16:58:26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黄益甲
  • 作者:
【电脑报在线】前面我们已经对手机辐射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那么到底市面上的智能手机在辐射方面是什么样的表现呢?从2月开始,iTest联合实验室与摩尔实验室搜集了市面上常见的11款智能手机。

十一款手机辐射测试总结分析:

主流机型整体表现良好

        通过对上面所有手机的横向测试,我们可以看到所有手机的最大SAR值的表现非常良好,都没有超过限值的一半,也即1W/Kg,达标率可谓100%,也就是说,这上面评测的11款手机的辐射,都没有达到危害人体的程度。

        当然,我们的测试数据仅限于以上列出的频段,样机的实际的最大值或许要比上表中给出的要更高。

        事实上,电磁波吸收率最早开始是自愿性测试的,在2011年国内入网强制要求SAR强制检测之前,依2.0W/Kg的限值标准存在一定较小的比例不合格率,待SAR要求强制检测之后,无法满足辐射限值要求的手机是无法经过认证和销售的,合格率达到了100%。目前产业界已经基本上完全调整适应了这一强制要求,从芯片到天线,PCB走线等等环节都采取了一定的技术手段来避免辐射超标。

具体的设计会影响到辐射大小

        将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手机的SAR值在不同频段表现是有差异的,基本没有一个一贯的规律性,随着样机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差异,有的样机低频高一点,有的样机高频高一点,也有的高低频段的SAR值差不多。在实际使用时,我们的通信频段是根据实时网络情况动态分配的,这些频段的SAR值都是需要经过测试的。基于左右半头部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只有一台手机在测试中左右头有较大的差异性(小辣椒LA3S),左右头数据差异为百分之四十左右,这说明了该手机的辐射有一定的方向性的,另外还有不少手机在高频或低频频段的电磁波吸收率的数值有着明显的差异,这说明该手机的辐射在某个频段有比较强的方向性。

        打电话过程中,时不时交换一下握持的手和头部,当然可以减轻手机辐射的积累效应。如果正在使用以上列出的手机型号,大家可能会想到参考数据来选择今后主要接听电话的耳朵,但是这里不会做出这样的建议,因为无论是左头还是右头辐射都在限值以内,而且都比较低。

        在身体部位我们测试的是,距离1.5cm通话的位置,这种方式再现了大家插着耳机将手机放置在平坦的身体上的辐射情景,这个时候头部受到的辐射约为零,身体部位仍会有辐射,如果可以将手机放置在更远的地方,身体部位受到的辐射会进一步地急剧衰减。

        为了让大家对SAR测试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我们特别在最后一组联想K910数据中,相比前面十组数据增加了倾斜15°位置的测试。从测试数据可以看出,手机从紧贴脸颊转变到与脸颊倾斜15°的位置之后,SAR值相对而言,减小了很多,这是因为目前的手机几乎无一例外地把天线都设计在手机的底部,或者是底部附近的位置,这样由于人脸颊的弧度,手机天线和头部是会有一个空间,不会贴脸辐射,同时转过15°之后,又继续增大了天线与头部的位置,在探测时,自然测得的数据较小一些。

        所以这里,我们建议,如果你对辐射异常关注,可以改变一下握持手机的方式,让下巴距离天线(一般就在手机下端)远一点,这样就能有效地降低辐射了。当然,也不排除某些奇葩手机把天线乱放,摩尔的工程师在三年多测试经历中就遇到某款手机产品,将天线设计在手机顶部,这样就十分靠近听筒,贴着脑门辐射不说,转过15°之后,天线距离人体更近了,辐射会大量地被头部吸收。

        不过,目前绝大多数有认证测试经验的厂家,都不会采取这样一种脑残的设计方案,那位厂家的工程师采纳摩尔工程师的建议之后,终于在下款方案设计时,将天线挪到PCB板下方,解决了困扰已久的辐射超标的难题。

网络制式跟手机辐射没有直接的联系

        另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很多厂商宣传某某制式比另外一种制式的辐射要小的多,特别是三大运营商时不时经常进行这样的针对性宣传,弄得消费者一头雾水,实质上,手机的辐射与通信制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不会存在某种制式的辐射就一定比另一种更大,从我们的数据中就能发现这样的问题,GSM与WCDMA的辐射并没有谁比谁大。电磁辐射与很多因素相关,绝对不是某个单一因素所决定的,所以今后遇到某种谣言,说2G/3G/4G技术中,某个辐射高或者低都不要去相信。手机在工作中也会根据实际网络情况和使用需求切换网络,只要确保每一种制式和频段的SAR都在限值以内,那么无论如何切换网络,都是不会给人带来额外的伤害的。

        手机辐射是一个整机的现象,在产品完成设计后,辐射的基本情况就确定了,辐射的产生是因为手机要传输数据和语音,辐射源就是手机的天线,所以,辐射的情况和天线设计、辐射功率、整机布局等因素都是相关的,但是这些因素都难以进行条分缕析地加以详尽分析。但是我们以数据的形式量化地展示我们受到的辐射大小,让手机辐射褪去模糊不清、琢磨不透的面纱,对干扰辐射的某些因素做出了一些定性的论述,就可以化解不少猜忌和误解,让我们更加放心地使用手机。

 

写在最后:科学地看待手机辐射,拒绝以讹传讹

        如今各种各样耸人听闻的电磁辐射及手机辐射的传言,依然在国内大行其道。不过,相信经过本文完整的介绍和专业的评测,大家应该对电磁波吸收率这个概念也有一个较为明晰和正确的认识,同时也不再那么容易被花样百出的流言而蛊惑,为商家的无良炒作而买单。

        手机辐射的确会给人带来潜在危害,我们的测试就是用理性和科学的方法来把这些风险管控在合理的范围内,让科技的发展尽可能地为人类服务。只要在手机经过检测在限值以内,对使用者是没有太大危害的,消费者不必谈辐射而色变,而应该放心拥抱科技、享受文明的成果。

本文出自2014-04-07出版的《电脑报》2014年第13期 D.智能手机
(网站编辑:pcw2013)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