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5/15 16:27:22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手机:变革,岂止于大
前些日子整理抽屉,发现几部诺基亚手机,顿有莫名感伤,当年的老大已成收藏。从《电脑报》1000期到1200期,这四年时间手机市场发生了太多的事情,高端市场,苹果和三星近身肉搏,摩托罗拉又换了后娘;在中低端,“中华酷联小魅”角逐千元机市场,上演了4G时代弯道超车的的疯狂。
过去的四年,手机行业迎来了一波真正波澜壮阔的超级红利,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们一拥而上,不夸张的说,绝对是商界竞争最惨、营销花样最多、砸钱也最狠的。互联网思维激活了国内厂商,诞生诸如期货模式、饥饿营销、粉丝文化等新的操盘手法,新品周期缩短到三个月,一边刷新着各种参数记录,一边还不务正业的把爪子伸到周边产业,这是要抢被人饭碗的节奏,真是一群狼啊。
2012年6月
近在眼前还是未来科技
代表产品:Google Project Glass
2012年6月27日,旧金山莫斯考尼会展中心,Google发布了重磅产品GoogleProject Glass(谷歌眼镜),依稀记得谢尔盖·布林满脸兴奋,对于眼镜产品的美好幻想。不久后,不少IT巨头都放出了自己的眼镜计划,貌似一场全新领域的革命已经上路了。
然而,《电脑报》很早之前就说过,它不是一个大众消费产品,虽然很酷,但却不知道能做哪些比手机更实用的事。事实证明媒体的集体看衰并非没有道理,2015年1月19日,Google停止了眼镜的“探索者”项目。 作为智能眼镜的创始者和先驱,Google Project Glass并不缺少追随者,Baidu Eye算一个。在很多人看来,Google Project Glass失败的原因是电池续航能力太短、处理器性能不足、贵到没有朋友、软件应用不够实用等。如果你也这样认为,那说明你还不够了解Google,停止并不意味着放弃,它解放了双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角体验,可以通过透明的方式与科技互动,整个过程都是自动的,你根本无需多想。有NBA球员戴着它打比赛,也有医生戴着它做手术,甚至谷歌工程师戴着它在旧金山上空跳伞,这是多么奇妙的体验,前所未有的业内人士曾经表示称,Google Project Glass将革新九大产业,我们现在仍然这样认为,只是时机未到而已。
图说:现阶段Google眼镜远没有到可以成为普通人拥有的工具,更像一个实验产品,方向正确,只是理念太过超前
2013年9月
指纹识别/移动64位时代开启
代表产品:iPhone 5s、华为Mate 7、HTC Desire 510
后乔布斯时代,大家都觉得iPhone不行了,缺少了曾经的创新和优雅,但不得不承认,它仍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电子品牌,引领整个手机行业。2013年9月发布的iPhone5S从外观上只是iPhone5的翻版,但却被称为有史以来最前卫的手机,采用了全球首款ARM架构64位处理器,按照苹果给出的数据,A7处理器的性能比iPhone5上搭载的A6快2倍,是初代iPhone上使用处理器的40倍,图形能力是初代的56倍。也许当时,在使用体验上还无法有立竿见影的感觉,但苹果这种超前的意识,远见的举动,已经率先打破了硬件上瓶颈,接下来就交给第三方开发者了,这也是封闭生态圈的优势。地球上第一款64位Android手机直到2014年8月才发布,HTC Desire 510出人意料的低调,面向的是入门低端市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Android 4.4并不能充分发挥ARMv8和64位平台的性能,直到2014年10月,姗姗来迟的Android 5.0才完美支持64位处理器。可以预测是,硬件军备竞赛还会继续下去,内存上到8GB、16GB也许就是今年的事。
其实,在苹果宣布iPhone5s具备按压式指纹解锁功能的时候,业界并没有立刻引起轰动,因为早在2014年1月,国内就已经发布首款使用指纹识别技术的手机vivo Xplay3S,2月份三星宣布在旗舰手机Galaxy S5上也装备指纹识别器。然而苹果采用的按压式不同于传统刮擦式,操作更自然,识别率更高,难怪花了3.56亿美元才把这一技术买到手。应用不只是停留于表面,从开机解锁、AppleStore进入扩展到Apple Pay,凭借其影响力将生物识别技术推到风头浪尖。
图说:iPhone 5s、华为Mate 7、魅族MX4 Pro是最早引入指纹识别并且推广成功的一批手机
2014年9月
2K/曲面/无边框引领屏幕创新
代表产品:三星Galaxy Note Edge、vivo Xplay 3S、nubia Z9
就在手机硬件技术见顶,拼参数、拼规格已经很难打动消费者的时候,厂商开始琢磨下一个革命性改变在哪。在屏幕上做文章是最与众不同,最直接,也最具科技感的。全球首款曲面OLED屏幕手机——三星Galaxy Round于2013年10月发布,同一时期的曲面屏手机还有LG G Flex。虽然同为曲面屏,但相较平常的触屏手机并无区别,充其量只是为了“秀一下技术”。真正具有颠覆性意义的是2014年9月三星推出的GalaxyNote Edge,屏幕竟然能这样弯,表面上多了一块显示区域,其实是多了一块触控层,相比实体按键,触控层完成的动作无疑更为多样。在刚刚发布的三星Galaxy S6 Edge上,双面曲屏让我们看到更多的可能,比如实时赛况、股票实况,还能实现快速拨号、发送信息等,是工艺和设计的结晶。
引发视觉革命的另一伟大设计是无边框。2014年8月,当夏普推出AQUOSCRYSTAL的时候,让人眼前一亮,新型水晶玻璃触摸面板边缘为斜边切割,通过光学透镜效果达到“隐藏”黑边的目的,得到“近乎无边”的效果。但要说修得正果,还得抬出刚刚发布的nubiaZ9,不仅黑边消失得无影无踪,还引入边框交互技术FiT,使手机的交互资源史无前例地扩展到了屏幕边缘,“还能这样玩”,不止一个人说。
自数年前苹果在iPhone4上引入视网膜规格的屏幕之后,主流分辨率就年年更新换代,尤其在手机大屏化的今天。5.5英寸以上的机型为了应付消费者日益挑剔的眼睛,才迫不及待的进入2K时代,也就是2560×1440分辨率。率先使用上这一高规格屏幕的是国产机VIVO Xplay 3S和OPPO Find7,已经成为中高端Android手机的标配。
图说:凭借曲面屏,Galaxy Note Edge(下)和Galaxy S6 Edge(上)让三星有了重回巅峰的信心
小编说事儿:视网膜屏新解
当年在LG G3的发布会上,LTE产品主管Dr.RamchanWoo就驳斥了乔布斯提出来的Retina屏幕概念。他觉得屏幕和印刷品的dpi有着不同的区分,实际上屏幕要达到冲印机的视网膜精度,300ppi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乘以二。他认为,540ppi才是真视网膜屏幕。就我们来看,300以上的ppi在正常使用距离下已经难以发现像素点,只有在近距离观察时才会看到颗粒,而目前2K手机屏幕确实超越了人眼的极限。
2014年12月
代表产品:vivo X5 Max
这四年以来,在追究极致体验的道路上,手机一直都是勇往直前,尤其是轻薄,国内厂商似乎对在这方面参数上刷新纪录情有独钟,以薄为美嘛,既好宣传,也更直观,锋芒毕现。金立正是“纤薄大战”的发起者之一,2014年初ELIFES5.5就创造5.5mm的纪录。同年10月,OPPO推出R5,将这一纪录改写为4.85mm。就在两个月后,横空出世的vivo X5 Max宣布其机身厚度只有4.75mm,成为全球新的最薄手机。纪录屡次被刷新的背后,是厂商的煞费苦心,单面临界布板、冰巢散热、与或卡托、茧式互锁耳机座等新技术的涌现,展示了国产手机界的工匠精神,都说四年磨一剑,如今这把剑已经足够锋利了。
图说:轻薄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设计语言,vivo X5 Max代表了目前国内手机设计和生产工艺的较高水平
2015年3月
真正的智能穿戴元年
代表产品:Apple Watch
这四年来,“可穿戴”概念一直被热炒,虽然有特立独行的,但大的形态上还是“高度统一”,产业需要不同的声音。MOTO 360曾经让国内用户欣喜不已,在中国大陆却只有水货版本,安装Google服务的Android Wear设备注定与国内市场绝缘,苹果理所当然的站了出来,虽然AppleWatch在续航、价格和外观上依旧是全民吐槽的热点,算不上惊艳,但也没有让人失望,可以和iPhone连接,支持发送消息、听音乐和追踪各项健康指标等功能,还能实现移动支付,其价值在于首次完成了智能手表向“手表”概念的趋同与过渡。不论能否真正打动消费者,都会带来涨潮效应,重新定义了战场,让智能穿戴设备从概念导入期进入高速成长期,带动整个行业在精度、显示、应用等多方面实现升级,所以2015年才是真正的“智能穿戴元年”。
目前可穿戴设备按照功能定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运动和健康辅助的JawboneUp、Nike+Fuelband、FitbitFlex以及小米手环等,通过收集的大量数据,指导和帮助用户达到目的,另一类是可交互的独立智能设备,如Apple Watch 、三星Gear S、索尼SmartWatch。按应用场景定位,可以分为运动健身、休闲娱乐、智能开关、远程控制、医疗健康等。
眼下谈需求的人很多,谈技术的人很多,但是谈人的能力的很少。手机也好,电脑也好,在交互上用到人的能力只有敲击键盘、挪动鼠标、触摸屏幕、语音输入,其实还有很多能力没有应用,比如动作、姿势、触感,可穿戴设备可以将人的交互能力拓展到这些还没有开发的领域。
图说:MOTO 360、三星Gear S、Apple Watch,这几款是目前智能手表的代表,苹果的到来推动了行业竞争和大数据进化,正如那句广告词“愿未来,存于这方寸之间”
图说:jawbone算是智能手环的鼻祖,而小米手环79元的超低价,非常接地气
小编说事儿:穿戴设备玩的是数据
围绕可穿戴产品,过去几年市场一直都在争议,有些围绕价格,有些围绕外形,有些围绕功能,总之没有得到一直的答案,所以才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形态。然而好景不长,在拿来主义不断的扼杀下,同质化情况越来越严重,就拿运动手环来说,2013年只能买到几个品牌,而到了2015年,这个数字翻了几十倍,外形有创新不假,但玩法大同小异,无外乎监测运动数据(包括计步、计算运动燃烧卡路里等)及睡眠监测(监测入睡时间,有些产品声称也能够监测睡眠状态)等,缺乏想象力了。大家都在吐槽Apple Watch,看似没有创造出全新的应用场景,其实却将软件、硬件、云端打通,称之为可穿戴设备的“黄金三角”,要知道云端数据的利用才是最有价值的,也是无法山寨的,未来在医疗方面的想象力无限。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c*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c*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