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581万网民“一元购画”背后:钱来得太容易了,去向会更透明吗?
  • 2017/9/8 9:38:49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电脑报在线】短短几个小时,581万网民参与、1500万募捐款的爱心刷屏拨动了公益社会的神经。
 

轻松筹:募捐还是骗捐争议从未停息

      8月21日,民政部再次约谈轻松筹 ,要求其规范个人求助,引导其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对接——2017年民政部不止一次在官网提到约谈了轻松筹。早在今年2月份,民政部官网就通告约谈了轻松筹,就其为对个人求助信息审核把关不严、对信息真实客观和完整性甄别不够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等问题提出批评,并要求轻松筹立即进行整顿。

       然而半年过去了,轻松筹却还是因为同样的问题,第二次被民政部约谈。

      可以个人公开筹款的 轻松筹,是一个让网民又恨又爱的极端平台。截至今年7月,作为我国民政部批准的唯一一家公益众筹平台,“轻松筹”注册用户已超1.6亿人次,全国共有147万个家庭通过该平台解决了医疗费的问题。147万这个数字,是当个人遭遇重大疾病或突发特大事件一个个类似于“”浙商大美女硕士全身烧伤 ,轻松筹爱心接力60万为其解忧“、“至亲烧伤11小时筹款11万, 轻松筹搭建生命之桥“的新闻。

      然而,这背后,却是这几年来信息泛滥虚假难辨、骗捐、诈捐的轻松筹,更是众多用户对“骗捐”的声讨。2015年,轻松筹医疗救助项目遭到用户举报1150起左右,相当于每天有3起用户举报。审核门槛不高、求助者可自行改变求助金额等问题,让公众质疑自己捐出去的钱是否真的到了有需要的人手上。

      2016年,罗一笑事件,更是揭开了轻松筹等只提供众筹平台,既不承担对实质事项的严格审查责任,也不管事中事后监管,甚至成为骗子保护伞的问题和巨大漏洞。

      其次,商业利益泛滥。众多互联网众筹机构在提供众筹平台时要收取一定的平台费。据齐鲁晚报今年5月报道,一位患脑瘤4岁女童通过众筹平台募集到9万多善款,但却要被扣除2%的平台费。如此高的平台费让公益在商业利益面前黯然失色,平台担负的责任与获得的利益也明显不相符,“轻松筹”变成了平台的“轻松赚”。

      甚至,轻松筹是否合法、有无公开筹款名分也是长期争论的焦点——现行慈善法中,并未对个人救助作出明确划分。这里面,也有相关部门的责任。去年7月,民政部下发了《关于遴选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的通知》(下称《通知》),首批13家获得审批的信息平台中,轻松筹、蚂蚁金服公益平台、腾讯公益等忝列其中。

      不过,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表示,《通知》只是为互联网公益平台资质的争议打下分号,“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的慈善平台还没建立起来,慈善组织自建平台也还要一段时间,只有三类信息平台充分发挥作用以后,轻松筹这样一种慈善创新形式才有可能纳入法治的轨道”。

      慈善法中对应平台的规则、监督机制还未建立起来,因此轻松筹们并未完全合法。“其他两个平台的完善,可以使‘轻松筹’这样的指定平台也能够以合法的形象出现。目前这种模式只能说是在创新阶段。如果想用这种形式大规模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包括募集资源,可能还有很大风险。” 

 

记者观察:

      2008年,由于南方冰雪灾害和汶川地震,全国的公益慈善捐赠总额达到了1070亿元,该年被称为中国的公益元年。但其后的“郭美美红十字会事件”、“天价餐费”等一系列负面事件的曝光,使得公益事业的信任遭到民众质疑,一直到2012年都处于低谷时期。

      2012年,互联网公益悄然兴起,新浪微公益平台、腾讯公益平台等相继上线,中国的互联网公益平台如雨后春笋。与此同时,互联网公益平台的同质化问题也日渐显现。除了种种受到争议的骗捐、诈捐事件,中国的公益组织在互联网公益方面的尝试更多的是局限在外部,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和筹集物,最重要的大数据管理、互通尚处于起步阶段。

      比如,以寻亲平台为例,目前市场上有腾讯寻亲、微博寻亲、头条寻人等平台。那些寻找走失亲人、需要得到帮助的人士不得不在各种各样的平台上多次重复发布求助信息,这些平台之间的不互通,不仅加大了寻亲人士的负担,降低了希望,而且表明尽管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中国的互联网公益在模式、监管、宣传推广、资源管理等每方面,都还有很长的路得走。

 

本文出自2017-09-04出版的《电脑报》2017年第35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2013)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