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移动搜索争夺大战
  • 2013-5-26 13:14:26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薛昱
  • 作者:
【电脑报在线】虽说现在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但不论谷歌或是百度都没能将自己在传统互联网上实现的搜索份额移植到移动互联网平台上。这也让传统的搜索产业处在自诞生以来最重要的十字路口。

    虽说现在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但不论谷歌或是百度都没能将自己在传统互联网上实现的搜索份额移植到移动互联网平台上。这也让传统的搜索产业处在自诞生以来最重要的十字路口。

    正因这种机遇,使得一场多元化的移动搜索入口战悄然爆发,而在这场入口战中,移动搜索又有了许多新的玩法,因为它的存在形式不仅限于一个名叫“搜索”的应用程序。这也让众互联网公司有了新的争夺阵地。


据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最新发布的《2012年中国手机搜索市场年度研究报告》显示, 2012中国手机搜索用户达到3.3亿人,同比增长37.5%


搜索巨头占不了便宜

    目前手机搜索的使用率仅次于即时通信,占比超六成,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核心业务。不仅如此,移动搜索的性质正在发生改变:浏览新闻、发微博、手机购物、移动地图、移动视频等各种应用都会频繁使用到移动搜索,移动搜索的入口分散在移动设备的各个应用程序内。

    美国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下属研究机构BI Intelligence最近发布了一份报告,其中一个观点表示“搜索市场细分化可能会让一切发生改变”。报告指出,搜索的未来依赖于消费者在移动设备上的行为方式。消费者正日益通过应用进行垂直搜索活动,搜索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购物和餐厅等特定类别上,这其中涵盖了基于地理位置的搜索活动,而这些搜索活动正在日益脱离搜索巨头的生态系统。

    这意味着,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任何可以承载移动搜索的入口都成为必争之地,移动搜索平台的流量不将只被某一家或几家巨头掌控,这也使得在移动时代,中小型的互联网公司也有了挑战搜索巨头的好机会。


浏览器和应用商店是标配

    PC时代浏览器与搜索的紧密关系也同样延续到移动端。它与应用商店成为移动互联网领域非常重要的两个入口。

    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年9月发布的《中国手机浏览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搜索引擎对于手机浏览器上的网站访问作用巨大。手机浏览器用户中,使用搜索引擎进入网站的比例为80.5%,使用搜索框进入的比例为54.7%。而在艾瑞2011年发布的《2011年中国手机浏览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中,经常使用搜索引擎的用户比例为64%。

    “移动浏览器将成为大于通用搜索的移动互联网入口。”在欧朋CEO宋麟看来,“不同于PC,智能移动终端上会出现更个性化、更全面的搜索。而浏览器拥有更好的整合优势。”此观点和腾讯浏览器产品部总经理钟翔不谋而合,此前他在公开场合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手机浏览器是移动搜索的一个天然入口,同时也是移动搜索的承载体。

    应用商店搜索也成为一道重要的入口。众多手机用户并不知道要选择怎样的应用,而是会输入模糊的语言,这就要求应用商店作出准确的语义解析,并将其与应用相匹配。

    在应用商店,已经有诸如UC、91手机助手、安卓、豌豆荚、安智、机锋等应用商店在其中掘金,一份不完全的统计表明,大大小小、规模不等的应用市场有几百家之多。此前,艾媒咨询CEO张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应用搜索是用户的“刚需”,而互联网巨头可以借搭建应用市场来加强与开发者之间的合作与交集。事实上,包括百度、腾讯、360等在内的互联网巨头都在布局应用商店和浏览器市场,甚至在浏览器中内嵌应用商店的模块。

    单纯的浏览器厂商也并不甘于只当搜索引擎的“传送门”。前不久,在欧朋推出的移动浏览器产品中,日常与地址栏并列的搜索框已经不见了踪影——地址栏与搜索框相结合正表示着浏览器欲承担搜索功能的意图。


个性化的应用内搜索有点香

    在移动端,用户的搜索行为变得分化,每个应用程序都成为一个搜索入口,而由于移动设备的输入、输出方式和使用场景不同,也让各种个性化的搜索在移动端有了施展空间。

    近期尼尔森一则报告中显示,截止到2012年7月,美国8550万的用户通过智能机和平板APP访问社交网络;8110万的用户通过移动Web访问,这里应用程序内访问超过了Web访问,而且2011年中期开始,用户在APP上所花时间超过Web,应用内内搜索越来越多,也就是说搜索功能到移动端演变为应用程序的“标配”,不再是扼住移动入口的咽喉。

    比如用户希望搜索商品信息必然会去淘宝、京东等电商类应用,搜索视频必然会去爱奇艺、优酷土豆的应用,搜索即时消息则会去新浪微博等社交类的应用,直接去点搜索引擎的用户少之又少。

    UC优视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永福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提到,手机和PC上的搜索最大的不同就是输入方式的不同。“传统的搜索可能是一个关键词,而移动互联网除了文字以外,还多了眼睛、嘴巴、耳朵,可以用麦克风、用摄像头、用LBS等等。”具体来说,语音搜索、图像搜索、二维码搜索、语义搜索以及周边搜索等都成为多元化的搜索入口。

    国外的科技公司这方面是先行者,早在2009年,谷歌就推出一款名为Google Goggles(谷歌护目镜)的移动应用,就像谷歌能让你用关键词搜索事物一样,谷歌护目镜能让你用图片进行检索。你用手机摄像头拍一座教堂、一块纪念碑、一幅画或者一座雕塑,等待图像识别软件在几秒钟之内扫描完毕,随即就能提供这处地方或这件物品的所有相关信息。

    语音搜索上,苹果的Siri虽然遭人诟病,但也给用户展现了一种新的主流的搜索方式。微软也于今年公开演示过其Bing(搜索引擎)的全新语音搜索技术,在嘈杂的环境中,搜索引擎捕获用户的语音,识别速度达到0.43秒。谷歌也是,早就推出GoogleVoice,并提出在未来,用户将无需手动输入,而其疑问将通过与机器对话等形式被直接识别。

    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也在这方面进行努力,百度在2012年就已将语音搜索集成在其手机应用中,据悉,目前百度语音搜索贡献的流量在其整个移动搜索流量中占比已超过10%。而腾讯推出的海纳应用搜索就可以解析模糊语义,比如,搜索“来电归属”、“聊天”、“听歌”等功能就可以找到应用的热门应用。网易前不久推出的云音乐应用中,也提供一个语音识别的歌曲搜索功能,用户哼唱出歌曲的旋律,软件则自动识别歌曲的名称和详细内容。

本文出自2013-05-27出版的《电脑报》2013年第20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2013)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