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11/30 9:51:16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优点:成像素质顶级,宽容度飞跃性提升,高感光度噪点少,顶级对焦性能,支持4K视频拍摄,全像素双核CMOS具备一定实用性
不足:无点测联动,未采用翻转屏,4K限制在30fps
服务电话:4006222666
★★★★★
■感光元件:全画幅CMOS(35.9mm×23.9mm)
■有效像素:3010万(6720×4480)
■对焦模块:相位差,61点(41个十字型,5个米字型,61点兼容最大光圈F/8自动对焦,其中21点兼容F/8十字型),-3~18EV,实时取景-4~18EV
■测光模块:15万像素RGB+红外感应器,252区TTL,0-20EV
■取景器:100%视野率,0.71倍放大倍率,3.2英寸162万像素LCD触控屏
■快门速度:30-1/8000秒,B门,闪光同步1/250秒
■ISO范围:100~32000,可扩展L(50)至H3(102400)
■连拍性能:高速7fps,低速5fps,静音3fps,JPEG直到存储卡写满/RAW 17张
■电池规格:LP-E6N(14Wh),光学取景拍摄900张,短片拍摄90分钟
■其他规格:最高4K视频(30P)、SD+CF双存储卡、USB3.0、Mini HDMI、耳机、麦克风、遥控、GPS、NFC、802.11 b/n/g无线
■机身尺寸:150mm×116.4mm×75.9mm,890g(机身+电池+存储卡)
■参考价格:23399元(机身)
佳能5D系列或许是世界上最知名的数码单反产品,一直延续同一命名模式打造的品牌效应让即便是非专业摄影爱好者也“如雷贯耳”,而自打2005年第一代5D上市之后,直到今天整整11年,总计推出了4代产品,前三代几乎每一款都是彼时的经典产品,本期我们测试的第四代,也是佳能暌违4年以来的一次重点升级,它是否能接过前辈们递上的交接棒全力冲刺,还得靠实际测试来说话!
先来看看5D Mark IV对比5D Mark III的升级关键词
1、从2210万像素升级到3010万像素
2、与1DX Mark II相同,覆盖面积扩大的61点对焦系统,中心点从-2EV进步到-3EV,实时取景更低至-4EV(5D Mark III为1EV)
3、实时取景抛弃反差对焦,采用全像素双核CMOS对焦,且支持后期微调
4、从63区测光升级到225区测光
5、从104万像素LCD升级到162万像素LCD触控屏
6、连拍从6fps升级到7fps
7、从全高清@30fps视频拍摄,提升至4K@30fps、全高清@60fps视频拍摄
8、内置GPS于WiFi/NFC
像素提升了,高感会变差么?
在测试5DSR的时候,因为直接冲到了5060万像素,虽然低感光度下的解析力提升十分明显,但也带来了高感,哪怕是ISO 1600都会出现一定程度噪点的问题,那么这次5D Mark IV也一口气提升到了3010万像素,即便幅度不算太大,也务必会引发这个疑问。而根据我们的实际测试来看,完全不必担心,5D Mark IV虽然没有取消低通滤镜,但却将它的效果进行了弱化,因此细节表现很不错,RAW格式下即便是ISO 6400,拍摄细节也得到了较好的保留,完全不输尼康D810、索尼α7R II以及宾得K-1等竞争对手产品,在扩展到ISO 51200时甚至还会胜出。至于JPG直出,一如既往提供3个档次的机内降噪,ISO 6400同样保留大量细节,为保证快门速度可以放心开启高感,其综合高感成像素质与5D Mark III基本处于同一水准,即便像素密度增加了不少,表现相当不错。
不算太给力的宽容度问题解决了吗?
毫不避讳地说,宽容度佳能CMOS一直是落后于索尼CMOS的,基于后者的尼康D810强悍的宽容度表现堪称“业界良心”,我们这里说的宽容度指的是RAW格式后期调整空间,简单理解就是:一张照片只能是一种曝光,但这一种曝光可能适合照片中的部分区域,比如阳光下嬉闹的小孩,但树荫下休憩的父母可能就曝光不足了,这时候就只能通过后期补偿来弥补,宽容度越高,在大幅度后期曝光补偿的情况下出现的噪点就越少。尼康D810甚至在补偿整整6档亮度后依然没有什么明显的噪点,索尼α7R II补偿5档也没问题,而佳能方面5D Mark III即便补偿3档就开始出现可见噪点,6档已经没办法看了,表现不佳,但5D Mark IV明显看出佳能想要改进这一问题的决意,补偿5档才出现小小的噪点,综合表现与索尼α7R II基本持平,进步非常大,达到了业内的顶级水准。
全像素双核CMOS有啥意义?
简单来说就是把每个像素点一分为二,将每一束入射光线切分为左右两束,也就在原理上实现了与相位差对焦一致,而且支持伺服自动对焦,换成实际体验来说就是在实时取景时,对焦速度和精度都相对前代产品有着明显的提升,而且5D Mark IV的3.2英寸屏幕支持触控操作,就我们测试时搭配的35mm F/1.4L II、50mm F/1.2L、100mm F/2.8L IS、135mm F/2L、24-70mm F/2.8l II等镜头来看,响应速度很快,触控追焦准确率也相当高,不过屏幕要是支持翻转功能就更方便了。
不过将像素点一分为二,也就是说每一个像素“看到”的景象角度都稍有不同,跟人眼看东西产生了3D效果有些类似,而利用这个特点,在开启“全像素双核RAW”功能后拍摄RAW格式,在随机附赠的DPP软件中可实现一定程度的焦点微调,但的确只是“微小的调整”,千万别把它当作拯救对焦失败的稻草,除此之外还可用轻微改变前景虚化的位置,以及减弱鬼影炫光的影响,但整体而言,目前实用性太大,不过我们很看好这项技术的前景,毕竟一旦到了一定规模后,实用性就会大幅提升。
对焦、测光、连拍、4K……进步与问题都不容忽视
就像5D Mark III沿用1D X的对焦系统意义,5D Mark IV的对焦系统也与同时代的1D X Mark II完全相同,依然是61点对焦,但对焦点覆盖高度和宽度都明显增加,最值得注意的是中心对焦点可在-3EV亮度下对焦,而前代产品仅为-2EV,如果是实时取景的话,甚至可以实现-4EV对焦,5D Mark III则只能1EV,暗光环境下的对焦表现差距十分明显。而且就对焦速度和精度来看,单点或单点扩展区域模式下配合伺服自动对焦并选择适合的追焦模式,基本上十拿九稳,哪怕是飞奔的宠物犬也没问题,而开启人脸识别并选择区域对焦时,精度会稍微下降一点,不过依然在可用范围内。
5D Mark IV支持7fps的最高连拍速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开启镜头数码优化的时候会降低连拍速度,在像素密度增加的前提下还能把连拍速度提升,光这一点就很不容易了。除此之外5D Mark IV支持4K@30fps的拍摄,虽然明显不如1D X Mark II的4K@60fps,但这种因定位不同不得不拉开性能差距的做法也无可厚非,而且就短片拍摄来看也是足够了。不过较低的帧速再加上卷帘快门逐行曝光的特性,在拍摄4K视频时不可太快速地平移相机,否则会出现房屋倾斜、物体变形甚至部分曝光的“果冻现象”,而这也是很多微单或大底数码相机会在卷帘快门之余还采用电子全局快门的原因。除此之外Motion JPEG编码体积大,500Mbps码率非常高,所以写入速度方面CF卡必须100MB/s,SD卡必须90MB/s才能拍摄,而能达到这个水准的存储卡价格可都相当惊人,速度上如果跟不上的话就会拍不了多久就自动停止。而且5D Mark IV的视频拍摄不能使用Log Gamma这个基本但却非常实用的功能,考虑到竞争对手机型很多都支持,所以这也只能说明是产品定位的限制吧,总之如果想用5D Mark IV进行专业4K视频拍摄的话,这些细节也必须提前知晓。
不过5D Mark IV的全高清视频拍摄第一次支持了HDR功能,简单来说就是一次拍摄2段30fps的视频,分别负责亮部与暗部,然后再进行机内生成一段IBP压缩的全高清30fps视频,实际体验来看实用性还是很不错的,当然从专业角度来看还是更希望可以支持Log Gamma功能。
5D Mark IV的机身设计基本延续了前代产品的理念,只是在Q键右侧增加了一个快速调整对焦区域选择的专用按键,实用性挺不错
400mm,F/5.6,ISO 3200,5D Mark IV的对焦系统与1D X Mark II完全一致,因此用它配合长焦镜头拍鸟完全没有问题,为了保证快门速度够高,高ISO也可以放心开启,画质依然出色
200mm,F/3.5,ISO 1600,61点对焦系统覆盖面积广,即便被摄主体不在画面中心且面积相当小,也能保证精确对焦
24mm,F/2,ISO 12800,出色的高感和RAW格式成像素质让5D Mark IV在高感光度下拍摄星轨相当轻松
100mm,F/4,ISO 800,使用实时取景拍摄微距照片可以很好地第一时间确认对焦情况,5D Mark IV结合全像素CMOS对焦,速度和精度的确都有保证
14mm,F/10,ISO 100,5D Mark IV的RAW格式宽容度进步非常大,即便是拍摄大光比场景时,也能较好地还原阴影和高光品质,这一点值得点赞
总结:4年磨一剑的诚意之作
如果说前代5D系列都有一些相对竞争对手而言比较明显的不足的话,5D Mark IV的推出则基本抹平了这些遗憾,这对于大多数已经对品牌产生感情,不太愿意“换门”的玩家来说的确是一大福音,甚至可以说不仅相对的缺点没有了,还将原本的优点更突出地发挥了出来,可以说是诚意满满。考虑到5D系列几乎是4年发布一次的习惯,5D Mark IV无疑将是未来4年佳能非体育摄影类专业用户的均衡选择,无论是从老5D系列还是从APS-C画幅升级,或是摄影新玩家,它都是首屈一指的选择。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c*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i.co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