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8/16 9:45:29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DIY可以无门槛享受,电商提供的DIY整机性价比爆表,对于不会或不想自行DIY的用户来说,极具诱惑力
DIY可以更有乐趣,自行DIY的乐趣在于你可以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背线、水冷你都可以玩
在这个一年当中最热的时节,电脑行业显得尤其红火,因为很多学生朋友都想买台新电脑畅快地度过暑假,同时也为即将到来的新学年或新学校做准备。需要新电脑的小伙伴们,当然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机会。
电脑DIY在中国高速发展是从1996年开始的,差不多已经过去整整二十年了,在这期间社会经济大环境和IT产业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DIY的目的和受众也随着时代的迁移而不断地作出调整。但是,不论是性价比导向,还是个性化风潮,抑或是其他理念,DIY的精神从来没有动摇,那就是攒出最适合自己的电脑,并从中找到乐趣。
既然选择了DIY,就要在每个环节都尽量精益求精。那么,在研究具体的硬件和配置之前,先找准自己的需求是相当关键的一环,下面我们分别从三个角度来探讨DIY精神在实际中的意义,希望能为今年暑期购机的朋友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均衡”是永不过时的主题——性能三大件要般配
事实上很多老玩家一定都知道,“均衡”几乎贯穿了整个电脑DIY的历史。由于电脑行业发展迅猛,DIY初期的价格优势很快就被冲淡了,联想们放低姿态,神舟们杀入重围,品牌整机凭借广告轰炸和服务体系夺走了大量市场份额。然而,DIY玩家们发现某些品牌整机的配置中存在诸多“猫腻”,比如用高端处理器搭配小内存和整合显卡,或者在主板、电源的选择上以次充好,结果既不能充分发挥处理器的性能,也不能保障运行的稳定。于是,懂电脑一度成为买电脑的必要条件,就算买家自己不懂,也得拉上一位DIY老鸟陪同,那是本世纪初电脑卖场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时过境迁,今天的品牌整机跟往昔不可同日而语,质量和配置都不再有明显硬伤,激烈的竞争导致利润急剧下滑,因此DIY用户一下子就少了许多。没错,不那么在意配置的用户确实没必要再坚守DIY了,但留下来的玩家,必然都是眼光犀利、要求甚高的,在他们眼中品牌整机固化且有限的配置绝对无法满足自己苛刻的条件,且不说整台电脑需要考虑十几个硬件,仅仅是处理器、显卡和内存这性能三大件,就可以衍生出无数种组合,对于不同的玩家来说,最优化组合肯定也是千差万别的。
如果只是上上网,聊聊QQ,偶尔玩玩小游戏,那么奔腾处理器或APU就足够了,甚至不再需要独立显卡,内存4GB基本没什么大问题。往上走,更高端的处理器和独显渐渐成为必需品,内存也得8GB起步,想玩爽3D游戏大作,显卡相对要比处理器更重要些。一切看上去很简单,不过今天的DIY玩家也许一不小心会犯跟过去的品牌整机相似的错误,只是反过来了。既然显卡重要,那么买块GTX 1070,再搭配i3是不是很明智?实则不然,既然是性能三大件,均衡理念不会过时,在分配显卡与处理器的预算时,可以根据个体需求适当作出一些倾斜,但走极端是不可取的。
至于内存,价格便宜,选择面也比较窄,依然值得用心对待。整合显卡用户最好能组建双通道内存,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出显卡的全部潜力。英特尔平台从DDR3到DDR4的过渡已经基本结束,继续留守DDR3的意义不大,长远来看更是得不偿失。AMD平台暂时还是DDR3的天下,对此我们的建议是A饭现阶段完全可以选择性价比不错的DDR3组合,不用专门等待AM4主板和ZEN处理器,这两个产品对AMD公司的意义远大于对用户的意义。
“唯数据论”不能单挑大梁——主板、SSD的选择别随意
对性能三大件进行精挑细选之后,接下来的产品就需要转换一点思路了。主板的品牌较之从前已经相当稀少,但型号却极其丰富,单是技嘉B150就有两位数之多。那么,在选定处理器、显卡和内存之后,主板的选择似乎变得非常简单,毕竟芯片组就代表了主板的核心,站在“唯数据论”的角度,基于同种芯片组的主板差异化微乎甚微,如果再考虑一下性价比,只要牌子够响、做工值得信赖,选个便宜点的就足够了。真的是这样吗?
主板厂商不希望自己被边缘化,既然芯片组的同质化无法避免,于是在特色功能上下工夫就成了华硕、技嘉们提升产品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板载声卡芯片、网卡芯片千差万别,仔细看看还真有一番学问,游戏专用主板虽然要贵上三五百元,可音效、网速和上网延迟等细节指标要比普通主板强得多。此外,大部分机箱为了好看都采用了侧透设计,因此主板的颜值就不再是个伪命题,连内存条也需要灯光的辅助。总之,选择主板跟选择处理器、显卡不一样,不能只看芯片组,大家要根据自己的预算、实际需求和DIY目标来找出最合适的型号。
相信这个夏天组装新电脑的朋友绝大多数都会将SSD列为标配,而SSD的选择也是值得深思熟虑的。乍一看,只要不差钱,容量当然是越大越好,接口当然是越快越好,能买MLC的话就尽量远离TLC……如此简单粗暴的理念,显然与DIY精神背道而驰了。在我们看来,台式机用户有必要找出一套最优化的双硬盘解决方案。
中小容量的SSD搭配1TB或2TB的HDD,这样的组合总价肯定低于大容量SSD,用起来却爽得多,为何?首先,总容量更大,不必担心电影没地方放。其次,数据更安全,就算做系统盘的SSD出了故障或系统崩溃,也不会影响HDD数据盘。第三,小容量SSD单价低,就可以选择速度更快的M.2或PCIe接口,大容量搭配高速接口的话,成本着实太高了。所以,既然今天TLC在消费级产品中取代MLC已成必然,大家完全不必纠结这个环节,真正应该考虑的是究竟该选120GB还是240GB。
一切同样要因人而异,就拿容量来说,如果C盘只安装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为数不多的游戏,那么120GB就足够了。但如果游戏装得多,就得240GB起步,因为游戏的加载速度是体现SSD性能的重要场合。
写在最后
技术在发展,产业在变迁,今天的电脑跟过去相比还有个很大的不同就是生命周期大大延长了。一般情况下,三年不落伍已经是个基本要求,用满五年无瓶颈也在情理之中,在这样的前提下,选硬件时虽不应浪费,但也无需将就,漫长的服役时间使得电脑硬件的摊销成本变得很低很低,甚至比手机还低得多。若是被不必要的预算限制抵消了电脑的体验优势,其实也有点得不偿失。
落实到最终的购买环节,拥抱电商,远离电脑城。亲手将买回来的一个个配件组装成一台完整的电脑,这也是DIY乐趣的一部分。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c*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i.co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