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装机升级 > 电脑外设 > 技巧
量子点,电视显示技术的新纪元?
  • 2014-12-24 15:43:15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电脑报在线】 在电视市场上,最不缺的就是各种概念炒作。从大行其道的云电视、智能电视、4K电视,到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的六基色,都是风行一时的概念。如今TCL、三星、LG又开始炒作量子点电视,并有厂商宣称其超越OLED,是显示技术的新纪元。那么这个量子点技术究竟是何方神圣?它的到来,到底是会掀起一场电视显示技术的变革,还是仅仅又是一个噱头呢?


     在电视市场上,最不缺的就是各种概念炒作。从大行其道的云电视、智能电视、4K电视,到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的六基色,都是风行一时的概念。如今TCL、三星、LG又开始炒作量子点电视,并有厂商宣称其超越OLED,是显示技术的新纪元。那么这个量子点技术究竟是何方神圣?它的到来,到底是会掀起一场电视显示技术的变革,还是仅仅又是一个噱头呢?

 

量子点技术并不新

量子点指的是由锌、镉、硒和硫原子组合的,大小为2nm~10nm之间的呈球形或类球形的纳米级半导体粒子。量子点有一个特性,就是在吸收射入的光线之后,会根据内部结构和粒子直径的不同,将射入光线转化为不同波长的光线。正是基于这个特性,使得只要使用单色光源(一般使用效率最高的蓝光LED),就能让量子点产生连续波长,覆盖全色域的光源。

看到这里,有人会说,那量子点不是和以前的荧光粉一样的吗?两者在原理上确实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改变射入光线的波长,从而产生其他色彩的光线。但量子点不仅粒子直径更小,而且拥有更高的转换效率。同时,只要依靠改变量子点的粒径就可以获得不同波长的光线,就无需像使用荧光粉那样,需要多种配方荧光粉,才能获得所需的光线。

量子点的核心结构

不同粒径的量子点在同一光线照射下,发出不同波长的光线

索尼展示采用特丽魅技术的电视

 

    其实量子点并非什么新技术, 198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首次对其进行了研究,但却“忘了”给它起名字,数年后耶鲁大学的物理学家马克·里德将这种半导体微块正式命名为“量子点”并沿用至今。

  

目前的量子点,其实是背光技术

大家需要明确的是,使用在电视上的量子点技术其实有两种,一是和OLED相似的量子点屏幕,二是用量子点加强的液晶屏幕背光源。前一种技术由于量子点本身是不能发光的,只有在主动光源激发下才能发出相应颜色的光线。这样就必须在每个像素的背后,都安装一个光源才能满足显示的需求。如此一来,真正的量子点屏实现起来相当复杂,其商业化进度甚至还慢于OLED。

而电视厂商使用的是后一种技术,准确的说,应该叫量子点背光技术,厂商实际上是用量子点技术对液晶面板的背光层进行了改进。将量子材料印刷到液晶面板的背光层上,通过蓝光LED,激发量子点涂层,从而产生红光和绿光,并同其余透过薄膜的蓝光一起混合得到白光。而负责显示的,依旧是液晶屏。在去年初,索尼所推出的KDL-55W900A电视,在背光上就使用的特丽魅技术的核心就是量子点背光技术。

从TCL H9700的宣传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其量子点技术,只是做背光使用

TCL刚刚发布的量子点电视H9700

 

但在宣传中,厂家往往会特意忽略背光二字,直接以量子点电视的名词示人,这与之前厂家将LED背光液晶屏缩写为LED屏的偷换概念的做法异曲同工,很容易误导消费者。因此,有必要再次提醒,现有的量子点技术还只是背光技术,其本质,依旧是液晶显示技术。

 

广色域,并不是量子点的“独门秘籍”

    通过控制量子点的粒径,就可以获得不同波长的光线,这样就可以更容易的获得色域更广的背光,这对于提升显示的色域,自然是大有好处。这也是TCL新近发布的H9700量子点背光电视NTSC色域能达到110%的原因。但在宣传中,TCL将量子点视为显示设备拓展色域的“独门秘籍”,这值得商榷。

实际上,对于背光色域的拓展,方法并不少。五年前诞生的戴尔U2410凭借广色域CCFL背光,就拥有了110%的NTSC色域。在电视领域,使用直下式RGB背光的创维 65E900U,索尼 70X300A等电视的色域也已经超过110%的NTSC色域。这样的实例至少说明,依靠改善荧光粉和背光系统,LED甚至是古老的CCFL背光,一样能实现超广色域。

创维 65E900U的NTSC色域已经达到了117%

   

这些背光为什么能做到广色域而不去做呢?答案正是成本。实际上,在LED背光取代CCFL背光时,拓展色域正是其主打牌,但随着低成本侧入式和白光LED取代直下式RGB背光,可以说在整个LED背光时代,显示设备的色域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拓展。这不禁让我们忧虑,在以广色域为主要卖点的量子点背光技术未来会不会因为成本重新走上这条路呢,但愿这是我们多虑了。

 

秒杀OLED?怎么可能

在量子点背光电视刚刚推出的时候,厂商已经喊出“(量子点)被视为全球显示技术的制高点,各个维度已全面超越OLED,也被视为影响全球的显示技术革命。”而不少技术文章更是得出“因量子点在节能、色彩、性价比优势上力压OLED,所以OLED将死,量子点将立”的结论。

现阶段的量子点技术只是对液晶背光的改善,的确会让它在节能、性价比方面略占优势。但说起能否超越OLED?答案当然是不可能的。毕竟采用量子点背光的液晶也必然会延续液晶电视原有的不足,如黑场表现、对比度难提升等缺陷。这使得量子点背光技术无法同OLED正面对抗。如果说要撼动OLED的话,那需要量子点屏技术,实际上,不少所谓的技术文章在分析时,根本没有弄清楚量子点屏幕与量子点背光之间的差异,从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总结:量子点背光技术只能算显示领域的微创新

说了那么多,肯定有人觉得这是在黑量子点背光技术,其实还真不是。在我们看来,量子点背光技术能够在成本增加不多的情况下,拓展显示的色域,并适当降低功耗,在未来将大有可为,并有可能广泛应用在电视、显示器等诸多设备上。

只是通过量子点背光技术,不可能改变液晶屏固有的缺陷,让其一举超越OLED,发起未来的显示革命。从这点上说,量子点背光技术,更像是液晶屏改进时的微创新,而不是革命。当然,这样的微创新自身是很有意义的,但商家的过度、甚至是不实的宣传,却可能误导消费者,这才是我们真正反对的。

 

 

 

 

 

 

 

 

 

 

 

 

 
本文出自2014-12-29出版的《电脑报》2014年第51期 E.硬件DIY
(网站编辑:ChengJY)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