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人物观点 > 新闻
资本寒冬下的创业众生相
  • 2016/12/28 9:48:34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熊雯琳
【电脑报在线】创业的道路上,面对挫败、负重坚持、迎接胜利的戏码,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不论寒流如何凶猛,不论结局如何,每一个创业者至少都活得精彩……


2016年就要落幕。

这个月对于“90后”创业者路鸣(化名)来说意味着创业终结,资金链断裂,团队工资发不出,业务无法进行下去,从今年初到现在,他的公司只活了不到11个月。

对于看中医创始人罗峰来说,在经历过短暂的“夏天“后及时调整团队和收缩,最近几个月旗下业务数字开始变得好看起来,12月对他来说是“这一年熬过来了”,“活下来了”。

同样是12月的一天,乐刻运动创始人乐活(韩伟)意气风发的站在华兴资本北京办公室的发布会现场,这一天对他和他所创办的乐刻来说都是一个大日子,创业20个月,乐刻获得了超1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相比那些受一直在受追捧和赞誉又经历惨败的融资项目,上述的创业者更像是资本寒冬经历过后的一个缩影。一些人还活着,不再空谈创业的理想,更多考虑挣钱的生意,一些人进入了新的战场,一些人仍然在坚守和等待,希望能够有一个更好的结局。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是他们共同的目标和信仰,活下去,才有迎来曙光的机会。

也许多年后还会有人记得这一波创投圈的疯狂,而他们的故事,是像是2016年潮起潮落的一个缩影。


大学生创业 从炙热到寒冬

“90后”创业者路鸣赶上了最后一拨大学生创业的末班车。去年4月,还没毕业的路鸣拿着印有自己名字和创始人的名片时,“孵化器”、“O2O”都还是时髦词汇。在学校的校招听了一家电商合伙人的讲座后,路鸣觉得必须要去创业。“当时是做面向校园的社交产品,主打直播,我们有很多高校的校花校草资源。”路鸣尽管接受了我的采访,但并不希望我实名他和他的公司名,“因为以后还想在这个圈子混下去。”

之后几个月,这盒名片陪路鸣走遍了全北京各种各样的路演活动,每到活动现场,路鸣就把名片上的电话都存到手机里,并且一定要加微信,接着群发商业计划书(BP)。“微信和手机沟通的效率比邮箱高,不然没人理你。“在这种努力下,终于在2015年年末,得到了一家投资机构的认可,愿意给他们团队投200万元。不过,第一批只给100万,剩下100万,必须要求路鸣的公司实现一个阶段性的数据才可以投入。

即便是这样路鸣也非常高兴,尽管路鸣以前在大学曾经有过做小生意的经验,但终究是一个毫无经验的新人,这样的机会十分难得。

“双创”的大潮之下,创业者蜂拥而入,各类众创空间超过4000家。路鸣在这样的情况下,入驻了一家北京的孵化器,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业。

从招人到找办公室,路鸣都没有花费太多时间,“那时候身上仿佛自带光环,很多应届毕业生听说我们拿到了投资,都跟风而来。”路鸣还是比较冷静的在技术以及产品运营等不擅长的领域,招来了一些有过工作经验的人。

最初的日子,就像是打鸡血的状态,一天只睡几个小时也无所谓。“整天考虑的是如何能够快速达到投资人要求的数字,这样才能拿到接下来的钱。“按照路鸣的规划,最快到6月份,就可以达到投资人要求的数据。”

借助今年的直播以及网红盛行的东风,路鸣的团队成功了在预计时间内完成了投资人要求的数据。距离投资人要求的日子不过两天,路鸣生日还邀请团队成员打搓了一顿,想着下一周投资人钱到账,就给大家涨点工资,可第二天投资人却告诉他,因为现在资本环境不好,所以钱暂时不能投了“。

从炙热到寒冬,只需要一瞬间而已。但路鸣毕竟只是一个创投圈的新人,他对记者坦然,前面为了实现数据拿到下一笔钱,确实做了很多不理性的举动。在之后的几个月里,他倒卖项目和资源,透支信用卡,求助他的天使投资人(他父亲),追讨供应商尾款,甚至不得已降薪和缩减团队规模。到10月末的时候,他意识到,公司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路鸣不知道的是,寒冬来临之际,大学生团队是所有投资人第一个甩掉的包袱。杨光(化名)在北京一家早期投资机构任职投资总监,他所在的基金在今年已经停止了对大学生团队的投资——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市场回归理性”变成了 VC 们经常讨论的话题。当然,这并非是指当时的投资决策就是“非理性”的。

去年,杨光所在的基金投资了不少大学生团队的创业公司,他曾对这些项目抱有很多期待,尽管彼时资本寒冬论甚嚣尘上,但他相信这些大学生们依然有可取之处。“这些大学生团队在当时确实有一波很快的增长,但我们现在回过头看,这种增长不是正常的,是种虚假的繁荣。”杨光说,“这种繁荣不是因为产品本身有多好,实际上现在这些公司活的都不怎么样。

至少从杨光的角度看,即便在最疯狂的那段时期,资本也会对创业公司怀揣最大限度的理智。但在那样的环境下,投资行为会被赋予更多意义——相当数量的投资行为背后有各自的公关目的。

“这本质上是种利益权衡,我投你几十万几百万,你能给我带来什么回报。”杨光说,“这种回报不光是投资回报,90 后、大学生都是吸引眼球的东西,媒体追逐的、政府喜欢的,VC 就跟着做,实际上是为品牌造势,这也是回报。”

  

风口已经过去了,也许活下去比较重要

进入下半场,幸存者们在持续的寒流面前,亦履步维艰。去年下半年开始的O2O死亡潮,大家有目共睹。盈利模式不清、同质化严重、资金链断裂(烧钱补贴)等字眼,被媒体加粗标红,称为三大死穴。而如今,泡沫破裂的O2O几乎已成创业者不愿意再提的概念。

7月,O2O社区电商爱鲜蜂被曝大面积裁员,“从1100人劝退至700人”,比例近40%。它并非个例。以美团点评为首,多家公司开始优化团队、削减业务,节约成本。如,本来生活下线其O2O业务“本来便利”、天天果园大面积关闭线下门店。青年菜君则因为资本跳票走到了倒闭边缘,垂死挣扎。

不久前,爱鲜蜂宣布获得美团点评入股,业内解读为O2O企业开始抱团取暖。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的经济发展高频词中,已经几乎看不到“O2O”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直播、共享单车等新名词。

“风口已经过去了。”同样在去年,因为同时占领O2O和移动医疗两个风口而成功拿到5000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的罗峰坦言,今年一年,对于创业者来说十分难熬,但把业务做成一个生意,我们还是很擅长的,“好在这一年熬过来了。”

在刚刚拿到融资的前两个月,罗峰也有过短暂的兴奋,“当时觉得百废待兴,觉得看中医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但市场很快就给我泼了冷水。因为看中医有线下门店,我们所尝试的事情,门诊很快反馈我们说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于是,罗峰的团队及时调整和收缩,砍掉了一些投入过大的业务,只聚焦在做线上问答、电商以及线下门诊服务、抓药以及上门诊疗(2B)等几块业务。“寒冬其实就用来优胜劣汰的,把那些没有本领过冬的人都淘汰出局,甚至变成肥料,有生存能力的人留下,才能加入下半场的竞争。”


看中医创始人罗峰

你绝对不能只靠资本的钱活着,烧钱获得用户的逻辑只适用于资本盛世。“据罗峰介绍,尽管现在看中医的用户数量在几十万级别,但每个月的流水和利润已经可以让整个团队正常运转起来,“风口已经过去,能活下去才重要。”


坚持20个月后看到的美丽彩虹


 乐刻的健身房

12月20日上午,韩伟站在华兴资本北京办公室的发布会现场,宣布创业20个月的乐刻获得超1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要知道,乐刻成立于去年4月,推出24小时智能健身房的时候,很多人曾质疑这种模式过重,很难快速起量。

耐人寻味的是,在面向健身人群的创业和投资大多走向了线上。从2014年迄今,运动健身类的APP广受资本追捧。其中Keep已经完成了共计三轮、总额达5000万美元的融资,而FitTime、乐动力、咕咚、悦跑圈、全城热炼、小熊快跑等也都已经融到了B轮。

   “这是健身的线下环节,从场地的运营、教练团队的培训和管理,都是整个过程中最脏最累的活儿。”韩伟说。按照业内人士的描述,健身房基本就是个所有关联方都不满意的产业:场地不赚钱,教练受盘剥严重,而消费者又嫌贵。这也是为什么从开出第一家店到现在,乐刻始终颇受质疑:凭什么它能运转起来?它是不是又一个靠烧钱生存的互联网概念?

资本缺相当看来这样投入较大的项目,并称之为“新实体经济”。“2005年6月份,我第一次接触到乐刻时,也觉得这种模式挺不同的。”IDG资本副总裁楼军说,当时乐刻在杭州的第一家门店才运营了两三个月,“但竟然会员已经爆了”,其中绝大多数是女性会员。

韩伟表示,乐刻单店的客流量可以达到280人,相当于传统两三千平米健身房的150%,按单店的财务模型计算,乐刻是少数能做到盈利的健身房之一。

会员费便宜却可以实现盈利。在韩伟看来,这是源于乐刻是一家数据公司。乐刻作为平台的作用,是对场地、教练、课程和消费者诉求进行分析,并对接需求和供给。

截止目前,乐刻在全国已经有近130家店。韩伟透露,线下部分只是其收入中的一块,包括线上社区运营、管理软件、直播以及电商的收入,未来会是其重要的增长来源。

 

记者手记:成败与否,它都是一段奇妙的旅程

如果说资本盛世下的创业还有运气成分在的话,那么资本寒冬下创业者的坚守则显得格外不容易。前不久的“WISE独角兽大会“,36氪邀请到场的30多位独角兽企业CEO共同发布《创业者宣言》,呼吁创业者不畏资本寒冬,“保持战斗,继续前行”。包括柳传志、王石、李开复、冯仑、古永锵、张旭豪、杨浩涌、张颖、朱啸虎、李丰等知名企业家、创业者及投资人都在现场见证这一宣言。36氪在《宣言》中表示,“今天只是昨天的明天,从历史角度回顾,很多伟大的公司都诞生在市场冷清、处于低谷时的资本时代”。因此,真正的创业者依旧坚持,“低谷只会甩掉那些对未来感到恐惧的投机分子”。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可谓悲喜交错,但正如硅谷风投教父彼得·蒂尔所言:“真正的创业,远比一个没有规则的足球赛惨烈,血雨腥风。但它仍是一个奇妙的旅程。”

   

延伸阅读:死在2016的明星创业公司

    他们曾经辉煌,融资金额过亿,他们曾经获得无数媒体追捧,在2016年,他们的故事却戛然而止,成为过去式。

 

蜜淘网

死亡时间:2016年4月,海淘电商蜜淘网倒闭。

模式:海淘品牌限时特卖。蜜淘网曾是跨境电商的标杆,有“海淘版唯品会”之称。然而,2014年B轮融资后蜜淘网开始砸钱猛刷广告,在多个领域发起价格战。而在去年下半年资本寒冬开始,却显得后劲不足。去年9月蜜淘曾收缩战略,提出韩国免税店概念,希望重回“小而美”,但此时跨境电商竞争已经刺刀见红,蜜淘网没有迎来C轮融资,资金链断裂已经无法避免。

融资记录:2014年,蜜淘网在上线之前,CN海淘就获得了蔡文胜的100万元投资;2014年7月,蜜淘网获500万美元A轮融资。同年11月,蜜淘网获得3000万美元B轮融资。

  

博湃养车

死亡时间:2016年4月5日凌晨,博湃养车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长文《认识这么久,第一次说再见》,正式宣布破产倒闭。

模式:高端汽车O2O保养服务平台。资本加持下,博湃养车的扩张堪称疯狂,采取了极端激进的补贴战略,客单价甚至低至1元。用补贴占据绝对的市场份额,再延伸至产业链的其他部分,实现自我造血,这是O2O最爱讲的故事。但这样的模式没有利润,后续杀入高附加值的产业链项目,包括保养、维修、保险、救援等,但客户转化率只有百分之几,远达不到预期。

融资经历:2014年7月,博湃养车拿到了1000万元A轮投资。2015年3月底,博湃获得京东、易车1800万美元B轮融资,投后估值高达6亿美元,距离独角兽一步之遥。

  

药给力

死亡时间:5月18日,药给力因为“融资和公司资金压力”,1小时送药上门业务已经停止。

模式:O2O一小时送药上门。与药店合作,用户下单后,药给力的配送人员人肉去药店买药并送药上门。为吸引用户,药给力售价比药店还便宜,这样的“活雷锋”式商业模式也遭到业界质疑。

融资经历:2015年6月获得同渡创投、中国平安、联创策源联合投资的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

 

神奇百货

死亡时间:2016年7月22日,停止售货

模式:定位于国内首家专注于95后的青少年个性化电商平台,根据兴趣标签和推荐算法为年轻用户提供高品质高逼格商品。实际上,神奇百货做的主要是“代购”,因为用户下单后神奇百货是通过淘宝将商品拍下发货给用户。而这个模式却声称估值达6000万。

融资记录:2015年获得深圳创新谷投资人朱波230万元天使投资,2016年1月26日,“神奇百货”宣布获得2000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由经纬中国领投,真格基金、创新谷跟投。

 
本文出自2016-12-26出版的《电脑报》2016年第51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shixi01)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