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人物观点 > 新闻
包子:与鲍尔默同台的文艺程序员
  • 2013-5-26 13:53:51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薛昱
  • 作者:
【电脑报在线】曾几何时,IT被绝大多数人视为高科技行业。1995年,程序员出身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让这个职业达到辉煌的顶点。

辍学泡图书馆接触到互联网

    4月中旬的一个中午,我在北京中关村的微软大厦见到了包子。他一头染黄的头发,身穿皮夹克、牛仔裤,开口便说个不停,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看上去很难和程序员这个职业联系在一起。

    包子真名叫鲍臣礼,出生在洛阳一个工人家庭,“包子”这个外号不仅因为他姓鲍,也因为他爱吃包子。

    小时候,他喜欢摆弄家里的电器,曾将将家里的收音机、电风扇等拆的七零八落,但由于总是能够将它们拼回去,很少遭到父母的责怪。

    到了十岁左右,有一天,他从电视上了解到了计算机和互联网,“听说人类有一个想法,把所有计算机用电线连起来,会非常强大,我就很好奇,希望将来能做这样的事情”。

    高三时,成绩名列前茅的他突然变得厌恶课堂学习,甚至一度辍学,独自一人跑到市里的图书馆看书。在这个当时全洛阳唯一能上网的场所,包子第一次接触到了互联网;有人通过互联网和外国人语音聊天更是令他十分震撼,让他下定决定从事这个行业。

    他最终还是参加了高考,考入了郑州大学。大学期间,攻读计算机专业的包子正式开启了他与众不同的程序员之路:“我和同学们不太一样,别人都是做作业嘛,我更关注文化的东西,更关注程序之外。”

    他说自己尤其关注用户体验,而这在2000年前后的IT界还并不流行:“给老师做项目,我会去想,这个东西做出来,不同的人使用后会有什么感受。”

    他对于设计的要求也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比如做网页,我做的就很漂亮,有各种很炫的效果,甚至还会录一段自己唱的歌;女生看了以后都说‘你这个男生心思怎么这么细腻’,就要给我介绍女朋友。”


因为胆儿大结识鲍尔默

    毕业后的两年里,包子用他自己的话形容是在“流浪”。直到2005年,当时还在微软任职的李开复的一场演讲,让他迎来了人生的转折。

    “我天生胆儿比较大,就是有点‘二’,演讲之后我跑去问他问题,他说‘我们这儿招人’,要我去试试,我就投简历,就进去了”。入职后刚一个多月,他就在新闻里看到了李开复离开微软的消息。

    在微软,他继续表现着自己“二”的个性;正因为如此,他让鲍尔默认识了自己,并最终获得和鲍尔默同台的机会。

    一次,鲍尔默来到他所在的团队视察,他没有惧怕这位老板,还与他攀起了“亲戚”:“我说咱们都姓鲍,是一家人,就和他聊了很久”。接下来,他又向鲍尔默提了很多问题,“让他有点下不来台,他就记住我了,他回去之后还不时通过邮件交流”。

    在公司,他的日常工作和其他工程师没有多少区别,主要任务就是写代码和开会。而在业余时间里,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软粉”,因此也不可避免做一些和工作相关的事情,尽管他自己并不把这些视为工作。

    在微博上,他经常转发与微软产品有关的消息,并解答一些用户的提问。他也自掏腰包为父母和亲戚买了Surface和Windows Phone,并利用假期教他们如何使用。他说做这些事情纯粹是出于兴趣,“微软没有出一分钱”,但他从中也能获取一些用户的反馈信息,有助于自己的工作。

    即便是在逛街的时候,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将看到的东西和微软的产品联系起来。有一次他和前女友去西单,路过一家面包店;他看到橱窗里的促销牌画成了错落的方块,上面写着当日特价的面包,便迅速联想到了微软的Modern UI,于是惊呼“哇,Windows Phone!”他还走近橱窗仔细观察:“这个比Windows Phone做得要好,因为它的颜色是不一样的,还有‘背景’;如果我是Windows Phone的设计师我就会考虑这种设计。”

    只是这样的反应让他的女朋友很崩溃。“其实我经常弄得她很崩溃,”如今单身的包子有些无奈地笑道。


编程是一种人生历程

    在微软,包子可谓是工程师中的明星:在2010年和2011年的TechEd上,他都曾担任讲师;不过能和鲍尔默同台演讲对他来说仍是一次不同寻常的经历,他也将这件事情写在了微博的个人简介中。

    他并不把编程看作单纯的工作,而把它视为是一项艺术。在由他自己撰写的“Live to Code”演讲词中,他将优秀的程序员比作艺术家:“所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画家通过自己的画笔把难以言表达大美表达给人们,帮助人们去感悟整个世界;相类似的,我们开发者通过自己的编程来把我们感悟的世界带给大家。”

    在交流中,他反复表示,编程并非只是一项任务,而是一段可以去享受的过程,这也是他热爱编程的原因。“我写几段代码,或者做一个产品,这些都是我的人生历程。我们上午开了一个会,发现了几个bug,我要去修修补补,这也是一段人生历程。”

    他还认为编程的意义在于实现人生价值,比如给医院做程序能帮助很多人,其产生的影响是薪水难以体现的。

    在包子看来,程序员大多过于理性,对于人文、艺术关注得太少。“我们现在的程序缺少山水画的意境。”而他则将自己视为一个感性的程序员:“我希望像我这样的人能更多一些,这样就能够让我们的程序更漂亮、更流畅。”

    这和他的生活阅历息息相关。大学时他曾是校园十大歌手,工作后则和朋友组成了业余乐队,“有空的时候玩玩,这是一种表达生活的方式”。在北大演讲时,他结合摇滚和说唱的风格,让现场的气氛达到高潮。

    他还喜欢逛街,“有女朋友时和女朋友一起去,单身时就一个人去,通常也不买什么东西,就是看看商店,看看街上的人”。而在西雅图工作时,他经常一个人漫步街头,“电影《晚秋》里面出现过的街道,我都是一条一条走过来的”。


对话:想用中医思想指导软件开发

    电脑报:你将自己视为一个感性的程序员,那么除了编程,你最热衷的是什么?包子:我最热衷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家族中的很多人是武师,自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对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而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中医。虽然我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中医教育,但我酷爱阅读《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等中医书籍,时常沉迷于中医理论的研究,甚至将考取中医资格证、利用业余时间看诊作为一大目标。当然,我也知道想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中医太广博了,你要是看得浅,那就是骗子,就是张悟本。”

    电脑报:现在你是一个程序员,减少这方面的关注了么?对工作带来什么影响?

    包子:实际上,我进入软件业之后,没有因为工作压力减少对这些领域的关注,反而希望用传统文化影响编程。或许,正是这个与众不同的想法,让我从微软中国的众多员工中脱颖而出,被派往美国开发Windows 7,成为团队中仅有的两名中国工程师之一。

    电脑报:脱颖而出的原因是什么?

    包子:在我看来,云计算、自然用户界面等技术的思想全都源自于中国:我们讲究天人合一,讲究自然的东西,这些都能影响程序,影响你对计算机的看法。

    你看《中庸》、《大学》这些经典,看老子,看佛家的东西,有个共同点,就是里面的人物都很‘拗’。为什么会有《论语》?就是因为孔子的学生整天挑战他。

    中医和传统文化的的辩证思想和方法学给我写程序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我也希望将这两个领域进一步结合起来。目前,我正在编写《用中医思想来思考软件的未来》一书,试图用中医从哲学层面来指导计算机。这是世界首创,但也“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甚至可能是一辈子的事情。”

本文出自2013-05-27出版的《电脑报》2013年第20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2013)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