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生活 > 新闻
无人机倒闭潮来袭: 曾吹过的牛逼故事正成泡影
  • 2017/1/23 9:34:23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电脑报在线】很少有人想到,2016年上半年还是百家争鸣的无人机产业,却以倒闭裁员潮进入2017年。


很少有人想到,2016年上半年还是百家争鸣的无人机产业,却以倒闭裁员潮进入2017年。

1月12日,焦急万分的无人机明星企业Lily Robotics的预订用户,没有等来跳票已久的产品发货通知,而是收到了一封主题为“旅程的结束”(End of our journey)的电子邮件,邮件中提到公司将倒闭,并在60天内退回众筹款项。

这并不是故事的结局——1月13日,旧金山区检察官向Lily提起消费者保护诉讼,认定Lily借发布视频,有意欺骗潜在客户,其视频中的产品几乎完全是假冒出来的

   就在一年前,Lily还获得美国CES的“最具创新产品奖”。Lily的倒下,对无人机领域企业以及投资人来说,更深刻感受到了接踵而至坏消息的寒冬——1月9日,全球排名前三无人机制造商Parrot宣布裁掉无人机项目三分之一的员工,约290人。美国无人机老大3D Robotics则是直接退出了无人机硬件市场。

   国内,零度智控则在2016年底裁员134人,约占员工总人数的25%。亿航裁员约70人,约占员工总人数20%。 同样在CES上展示了首款无人机产品的斯凯智能,也在2016年12月停止运营

    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意识到,无人机行业仿佛踩上了一条钢丝绳,曾讲过的无数牛逼故事背后,可能是“无人机无法来到的春天”了3D Robotics联合创始人克里斯·安德森就称,“除了大疆,大家都是输家。”

 

一个创业明星背后的预谋欺诈

红透网络,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明星无人机公司,其实是一个假冒的欺骗公司

  

 2015年5月,一段无人机视频几天内的观看量就达到530万次。镜头中,一架无人机被人从岸边直接抛到水中,随即在三秒钟内完成起飞。该无人机还能实现掌上降落、跟随拍摄、挥手拍照、自动避障等等黑科技。

 这个看上去像是脱胎于《星球大战》人形机器人的无人机,正是Lily研发的无人机。在这个牛逼的故事中,Lily无人机向业界宣称,无论用户在走路、奔跑或者滑雪时,Lily无人机都能实现自动跟随拍摄,充当用户移动的“自拍杆”。这个理念震惊了当时的无人机市场。彼时,虽然市面上也有其他可捕捉图像的消费型无人机,但似乎都不及Lily功能强大。

2013年9月,安托万.巴勒瑞斯科(Antoine Balaresque) 和亨利.布莱特劳(Henry Bradlow)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地下室创建了Lily实验室。巴勒瑞斯科来自法国,在一次环美家庭旅行后,他产生了制造飞行摄影机的想法。

2014年春天,他们先从自由创业(Free Venture,该大学的本科创业启动加速器)收到初始融资后,又从纽约潜力股风头大牛沙娜-菲舍尔(Shana Fisher)那里获得投资。两位创始人随后花费了一年半时间,制作出了产品原型。

    2015年5月,Lily无人机炫酷的演示视频刷爆社交网络。就这样,这一还远远不能量产的无人机Lily Camera就被硬生生推到了聚光灯下,成为《连线》、《华尔街日报》、《福布斯》、《英国卫报》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头条新闻。

不过,这家公司并不乐于称自己是无人机公司,而是更愿意把产品定位于“飞行的照相机”(flying camera)类别,公司两位创始人甚至写下了“重新定义相机”(Camera Reinvented)的豪言壮志。

和众多一夜爆红创业团队一样,Lily团队很快换了更大更豪华的办公室,吸收了更多知名工程师的加入。2015年12月,Lily还宣布完成1500万美元融资,同时,虽然没有正式推出过产品,但却成功斩获了多项创新奖项,其中包括CES无人机系统与配件类别的创新奖,两位创始人也多次入选《福布斯》等评选的全球精英名单。

    2015年,Lily无人机开始预售,预售价从499美元一路涨到800美元。截至20161月,预售订单已经超过了6万多架,营收更达到3400万美元。不过,预订用户迟迟没有收到发货通知,Lily2015年12月、2016年2月、2016年8月接连发生三起跳票事件。

三次跳票的原因,源于视频宣传的黑科技难以实现,或者能够实现但效果不佳。在一系列跳票之后,2016年8月该公司写道,美国的预订单将于12月开始发售,而国际货物将在2017年初开始交付

然而到了2017年1月中旬,6万名苦苦等待的预订用户等来的却是Lily宣布倒闭和退款。我们一直在跟逐渐减少的资金赛跑,过去几个月中,我们一直试图确保融资,以启动生产线,发运第一批产品,但一直无法做到这一点。”公司创始人布莱特劳和巴勒瑞斯科写道。

然而,就在宣布倒闭后的第二天,旧金山区检察官办公室却对Lily提起了诉讼,对“资金短缺倒闭”说法进行了打脸——根据旧金山区检察官办公室的调查,从那个让Lily走红的视频开始,Lily就进行了一系列的预谋欺骗。

比如,宣传视频其实是用大疆和GoPro拍摄的,视频中对Lily实力的展示,几乎完全是效仿其竞争对手的技术造出的。另外,Lily试图将公司出售给包括大疆在内的对手,但都未果。在意识到技术、资金都无法支撑产品上市之后,Lily还是通知客户即将量产出货。

 

无人机光环的破灭

    绝大部分无人机企业看好的无人机市场爆发前景并未实现,反而迎来的是倒闭洗牌


GoPro Karma召回

     如今,Lily几位创始人面临着法律诉讼,即使公司关门大吉,这场官司也将长期使他们不得安宁。

     不过,客户可能不是唯一感觉被欺骗的人群。区检察官获得的文件显示,该公司还以强劲的预购订单作抵押,从硅谷银行获得400万美元贷款——尽管从横空出世到宣布倒闭,Lily的用户们没有收到一架正式商用的无人机。

 Lily 的倒下,其实是捅破了无人机光环的最后一层窗户纸——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看似平静的无人机市场倒闭裁员潮早已暗潮涌动。

 就在Lily 宣布倒闭的前两天,由于第四季度业绩欠佳导致销售额预计下降15%,排名世界前三、来自法国的无人机制造商Parrot宣布计划290人。

同期,业界巨头3D Robotics公司的消费级无人机旗舰产品夭折,在烧光1亿美元后宣布退出无人机硬件市场,从美国无人机初创领域的领军者沦落到挣扎求生的地步。

2016年夏天GoPro无人机由于断电问题而不得不宣布召回。更早时候,跟Lily同期的创业明星Zano无人机公司也彻底宣布倒闭。Zano曾创造了Kickstarter的360万美元欧洲项目筹款记录,结果到倒闭,该公司仅向预定用户发出了600台,向Kickstarter支持者发出了4台,且所有无人机都缺少当时宣传中提及的关键功能。

在国内,2017年第一天,零度智控 CEO 杨建军确认公司实际裁员人数为 134 人。在多方排行榜中,这家成立于8年前的公司排名国内无人机企业前三,2016年5月联手腾讯推出了一款迷你自拍无人机Dobby,此后还与重庆两江新区合作,计划在重庆建设研发、生产基地。

在行业最风光的时候,零度智控甚至叫板大疆。彼时杨建军表现得很乐观:“在无人机的所有技术点上,我们全部能够与大疆对标。”他也曾表示,无人机在2016年下半年将会全面爆发和普及。

但最终零度智控预期的行业爆发的前景落空,反而迎来了洗牌、收缩同样是在2016年底到2017年初的这一个月,与大疆并驾齐驱的亿航日子不好过,先后爆出裁员、产能不足、管理混乱、产品质量不佳等问题。成立于2014年4月的亿航,公开资料显示已完成数千万美元的多轮融资,但在市场的表现并未延续资本市场的好运,推出产品节奏缓慢,大幅落后于大疆,并传出“亿航184”无人机跳票消息。最近一个月诸多问题的曝出,对初创企业而言无疑是伤筋动骨。

更多的无人机初创企业在无声无息中快速陨落。比如来自西安的斯凯智能,  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2月,去年CES上展示了首款无人机产品,此后Kickstarter上接受众筹,预计两个月之后发货。不过,到了2016年底,它悄然倒闭了。

 

大干快上与资本的退出

  这些公司的发展节奏是个大问题,凶猛扩张人力和产品线,大干快上的结果就可想而知

  

     那么,是什么让无人机行业遭遇了这样的一年?

     大疆的垄断,被诸多无人机从业者是一个关键因素。2016年年底,大疆宣布预计年销售额将过百亿,同比增长60%,占据了70%以上的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其高端无人机已经从消费级延伸到工业级,从农作物检查到建筑工地视察,几乎无所不能。由于资金雄厚,大疆能够掌控整条产业链,从设计到制造工厂,这令它比其他外包设计或者制造的竞争对手要更具优势。

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很多人都认为中国企业无人机做得牛,其实只有大疆一家牛。它的产品既有攻击行为也有防御行为,“你直接跟我拼竞品,肯定拼不过我,另一方面我也做好了别的厂商跟我打差异化的准备。”上述人士表示,这些公司的发展节奏是个大问题,公司体量比大疆小很多(虽然融资额不低但是相比大疆的资金、技术、人力还是差很多),但凶猛扩张人力和产品线,基础不牢和产品没验证好就大干快上,背后是无尽的风险。

以零度智控的DOBBY为例,虽然噱头十足,但销量并不乐观有零度智控的代理商透露,去年公司把资金都积压在货物上,原计划一个月卖4万架,按照半年规划,大概是20万销量,而事实上只卖了5万,预期销量目标没有实现。

   由于供应链优势,在2106年大疆还走上了价格战道路。“我从来没有见过有哪个市场出现过这样的降价。”3D Robotics联合创始人克里斯·安德森说,3D Robotics一度是大疆在北美最大的竞争对手。2015年,他们生产的Solo价格超过1700美元,与其媲美的大疆精灵3售价仅为1300美元。到了2016年,大疆精灵无人机价格降到了1000美元。

    由于资源过度集中在Solo上,不到一年时间里,3D Robotics元气大伤,有6万多架无人机尚未售出,资金却已经枯竭。他们不得不关闭了圣地亚哥的办公室和蒂华纳的工厂,默默地把联合创始人穆尼奥斯送出了门。欠代工厂PCH的货款也无法偿还,只好与它签订了一个协议。

   除了大疆以外,越来越多不知名的无人机品牌在深圳诞生,这些参与者的进入把无人机市场的价格拉得更低。一家中国企业的销售经理表示:“我们的优势就在于低价”。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退出也是重要原因。业界分析,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大疆一家独大、各国政策阻碍无人机飞行、无人机自身缺乏软件生态支持,以上因素让投资者不看好无人机公司,同时也制约了无人机行业发展。

由于无人机市场的火爆,在2015年至2016年,大批VC催生了许多无人机创业者。不过,很快风投遇冷,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 2016 年第三季度,无人机公司收到的风险投资从去年同期的 1.34 亿美元下降到了 0.55 亿美元,投资规模缩水近半成,诸多企业遭遇资金链断裂危机。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无人机企业在接受投资时候往往会签署对赌协议,双方会约定产品交货期,VC希望提前交货、尽早看到市场反响,提早看到收益。实际上,无人机是非常复杂的产品,很多企业迫于无奈把并不是很成熟的产品推向市场,得到的反馈和结果就可想而知。

  

不成熟技术销蚀的行业信心

无人机企业普遍面临技术不成熟、产品故障率高居不下难题

  

 实际上,无人机消费市场,还是一个小众市场,这块蛋糕现在还没想象中那么大。

   “市场本来就不大,怎么可能养这么多团队。一个300人的团队,每月支出超出最少也要1000万。就算每年能卖10万台,每台赚500元,1年能有5000万毛利,也还是亏损严重。”一位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无人机消费级市场是一个相当窄众的市场,虽还远没达到天花板,但买单用户主要是“男性+年轻”人群,而主流市场中的“女性”消费者非常难突破。

    该人士表示,整个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也就一两百万台的量,很难做大。有中低端的,加起来市场不超过25万台,几千家厂商抢得头破血流。上面的乐观预估,还是大疆没有进入低端市场的时候。

 上述大疆人士表示,现在即使是大疆也受到严重影响,增长并没有那么快,而且人均纯利下降。去年大疆的营业额近70亿人民币,涨幅42%,而能有这样的成绩主要是因为大疆在2016年推出了多款产品,除了无人机还有手持云台、云台相机等。

不仅如此,无人机企业还普遍面临技术不成熟、产品故障率高居不下难题。频繁的“炸机”,令其安全性饱受争议。根据腾讯科技的报道,大疆在20166月就发生过30多起事故。

无人机故障率上升,还可以归咎于消费者操作不当,技术和售后才是无人机企业的最大隐患。创源投资CEO王笑对媒体表示,一家成功的消费级无人机公司,需要完美的机器视觉和图像捕捉软件技术,完美的无人机平衡和控制技术,完美的防水制程、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批量生产控制和大量的资本支持。

不过,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分析报告》分析,99%厂商都只能做到组装,很少有技术基础。同时,售后体系不健全,维修费用高昂,同样饱受诟病。

国外无人机厂商同样如此。比如被迫全面召回的GoPro无人机,其可折叠的GoPro Karma是2016年最受期待的无人机产品之一,定位为大疆可折叠无人机Mavic Pro的竞争对手,在推出一个月后就因为“动力突然失去”宣布召回根据最新公布的故障原因,是由于“基本的电池固定问题”。

来自《福布斯的一份报告同样显示,在发货的最终期限前,3DR还难以达到产品最终成型的要求:无人机的GPS有缺陷、至关重要的相机稳定组件有制造上的困难。

过渡被透支的未来无法兑现,就这样销蚀着行业和用户信心。一位无人机从业人员承认,开发一年两年,只能卖半年,销量区区几十或者几百台,然后就被新品淘汰了。很多创业公司低估了技术完善所需要的时间和资金,从现在来看,2017年无人机将进入大面积洗牌倒闭节奏。

  

分析:故事已失败,但很难说无人机就没有未来

裁员倒闭寒冬浇灭无人机市场“虚火”的同时,也让业内看清了仅以航拍为主打的消费级无人机始终难成大器,并且这种单一的产品形态和应用场景,恐怕短期内很难呈现爆发式增长了。

至此,我们可以说讲过的无数个无人机牛逼故事或许阶段性宣告失败,但很难说无人机就没有未来了。

目前在行业级市场,交通、农业、安防、电力、测绘、影视、科研甚至通讯、物流、教育等领域均已可见无人机的身影。因此现在业界预计资本市场对无人机行业的关注点,以及无人机行业发展趋势将落在商用无人机、无人机软件及服务等领域,包括农业无人机、无人机测绘软件、无人机自动驾驶软件、无人机摄影技术服务等,这或许是国内无人机厂商的新出路。

可以看出,2017年将是无人机市场至关重要的一年——一方面,大面积的倒闭洗牌难以避免,另一方面,将是各大企业向垂直领域深耕的阶段,这对企业的资金投入和管理水平都将是巨大的考验,也是大浪淘沙的过程。

不过,这和曾经寄予厚望的消费市场一样,必须面对同一个问题,这是否一个伪消费的市场?

一位接触过林业的无人机创业者就表示,之前他认为林业是一个含金量十足的垂直细分市场,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他意识到除了以前所在的测绘行业外,其他那些看似痛点很明确的需求往往都是伪需求,或者说是补充需求。比如,林业有防火需求,旋翼行业级无人机能飞40分钟,速度是每秒15米,那能飞多远,一个林区的面积又有多大?旋翼结合固定翼的话,飞行时长会变长,但成本也昂贵,林业预算又普遍不高,同时飞机不能采用油动,害怕万一掉下去会引发火灾,只能用电动,这又意味着飞行时间短,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从近期无人机的宣传口径上来看,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强调自己不是无人机公司,而是机器人公司,有意识地向人工智能靠拢。对于他们来说,面对人工智能这个新风口,需要讲一个更大的故事来获得融资。

 
本文出自2017-01-23出版的《电脑报》2017年第04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shixi01)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