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中国“墨子号”成为全宇宙第一颗量子卫星
  • 2016/8/24 10:06:05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电脑报在线】作为一个北航的毕业生,我看到“量子号”升空的消息,内心颇有些激动。历史值得记住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因为就在这一天,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量子通信的新标志,更是国家信息安全的里程碑。

美丽新世界

薛定谔的猫其实最安全

——中国墨子号成为全宇宙第一颗量子卫星


@Beepee

 作者简介:85前”,京津冀合作产品,非典型处女座,职业经历横跨科技、影视、互联网,曾担任CCID科技记者、芒果编导、豆瓣电影编辑。《电脑报》《金融博览》特邀作者。


    作为一个北航的毕业生,我看到“量子号”升空的消息,内心颇有些激动。历史值得记住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因为就在这一天,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量子通信的新标志,更是国家信息安全的里程碑。

    说到量子,恐怕很多人还会想起美剧《生活大爆炸》中谢耳朵最爱用的梗——薛定谔的那只猫。的确,在经典力学无法测量的情况下,量子力学告诉我们说,假如把猫放到有放射性物质的盒子里,它的状态或生或死,只要不打开盒子,你就不会知道结果。而如果你要准确描述猫的状态,那么就是生与死的叠加。因为测不准,所以有不确定性原理。所以,海森堡会飙出那一句:“在因果律的陈述中,即’若确切地知道现在,就能预见未来’,所错误的并不是结论,而是前提。我们不能知道现在的所有细节,是一种原则性的事情。”

        而回到量子通信,其实也就是利用了量子态和量子纠缠效应,产生了信息或密钥传输的新型通信方式。因为测不准,所以无法预测,自然也就保证了密钥分配过程的无条件安全性。其中,所谓的的量子态,就是叠加多概率的状态。

        而纠缠效应,就是因为多个粒子组成系统的状态,无法被分离成单个粒子的状态。而如果你胆敢对一个粒子进行测量,我的乖乖,这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立刻塌缩,也就影响到另一个、遥远的、与被测量的粒子纠缠的粒子。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不碰粒子仅仅是复制一下,ok不?呵呵,还是不行。因为量子还具有不被克隆的特性,即你无法对于一个未知量子态精确复制,使之与初始量子态完全一致。原理就是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被确定,位置的不确定性越小,则动量的不确定性越大,反之亦然。

       综上可以知道,量子三大特性:不可测、不可分、不可仿。那么,回到量子通信的角度,假如密码一旦中途被第三方获取信息,内容便会改变,因为在量子力学中,测量过程本身会对系统造成影响。这样一来,保证了无法被监控和窃取的绝对安全性。

        此前,全球多个研究机构都曾致力于量子通信网的研发,美国和欧洲已成立了SECOQC量子通信网络。虽然,我国起步晚,但是发展迅猛,特别是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潘建伟教授科研团队,在全通型量子通信网方面取得了领先地位。2004年,该团队首次实现五光子纠缠和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并在多个地方建立城域量子通信示范网。

       在潘教授看来,“墨子号”发射后,如果效果达到预期,也仅仅完成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之后,我国还需发射“墨子二号”“墨子三号”等,形成“量子星群”,才能逐步建立量子通信网络,真正解决国防、金融、政务等多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正因如此,量子通信一直得到国际上的高度重视,各国间的竞争非常激烈。

       目前发射的“墨子号”量子卫星,由我国自主研发,突破了一系列高新技术,如高精度跟瞄、星地偏振态保持与基矢校正、星载量子纠缠源等工程级关键技术,卫星设计寿命为两年。“墨子号”主要是借助卫星平台,进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域量子密钥网络实验,以期在空间量子通信实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话说两千多年的墨子,在研究小孔成像的时候,恐怕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成为了量子卫星的代言人。而如今他代言的量子卫星开始星际旅行,其实背后还是离不开国家的支持。据《华尔街日报》说,美国、欧洲、日本等全球各地科学家在竞赛中输给中国,除了技术水平层面,还需要考虑国家支持力度。据了解,在今年3月公布的中国五年经济规划中,推动量子技术发展被列为战略重点。虽然北京方面没有披露它为量子研究以及建造此次发射的这颗量子卫星花费了多少钱。但中国2015年用于基础科学研究的资金达到1010亿美元,远远高于2005年时的19亿美元。这些资金中有一部分就用于量子物理领域。

        所以,量子卫星也体现了背后的国家竞争力。而与老百姓关系最密切的商用,恐怕还需要再等上一段时间。因为科学家还要进行星地之间量子密钥分发实验,探索远距离传输时大气层、压力等方面的因素。在完成这一点后,科学家还需要构建量子通信网络。因为量子密钥分发说到底还是点到点的技术,所以唯有突破组网难关,才有机会商用。假如利用量子卫星充当中继,可以实现任意两个地面站之间的量子密钥分发。那么,胜利的曙光就可能会照进来。

        按照这个步骤,所谓的量子手机,量子计算机、肯定还是关于未来的预言及猜测。潘教授认为,使用量子卫星,点对点传输,可以做到1秒钟传送100K密钥数据;以后提高到1兆或10兆密钥,这将极大推动量子通信实用化。只要在等5年,我们就可以得到量子卫星“星座”,“像北斗一样,很多颗量子卫星在空中,将改变我们在信息安全上非常被动的局面。”未来,一个由几十颗量子卫星组成的“璀璨星群”,将与地面量子通信干线“携手”,支撑起“天地一体”的量子通信网。

        到2030年左右,中国力争率先建成全球化的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在此基础上,构建信息充分安全的“量子互联网”,形成完整的量子通信产业链和下一代国家主权信息安全生态系统。

  

出墨杂谈

IP概念引入医疗领域,这条路走得通吗?

@桑尼

作者简介:湖北人士,  5年媒体从业经历,5年地产公司PR,爱琢磨,略懂传播,坐标深圳,围观业界。


        所谓IP概念,从影视、游戏以及出版等整个文化娱乐产业都在热火朝天炒作知识产权概念。尤其是随着网红PAPI酱走红以及融资,个人IP概念更是被引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把IP概念引入医疗领域,是否能够走得通呢?

 

从急诊女超人到CEO的于莺

    首先来看看如何定义医生IP,在“更美”创始人刘迪看来,医生要有专业技能、患者口碑以及个人魅力,要在互联网时代所需要的粉丝效应和个人品牌,甚至还要有衍生价值,然后要能够变现,这些组成了一个完美的医生IP

    在笔者看来,医生IP概念实际上就是网红+意见领袖的合体,即在医疗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医生,在互联网时代,想要实现自由执业(即离开体制内,不隶属于任何一家),把自己经营成一个IP非常有必要。

    比如走红于微博时代的“急诊女超人”于莺,在微博上她拥有超过300万粉丝,在热门微博里排第一位的那条微博,有2000多个转发,1000多个评论,8000多个点赞。

    于莺的走红得益于微博崛起时的红利,以及她对协和医院的“另类讲述”。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了强大的个人品牌,离开协和医院到后来加入美中宜和医院以后,她有意识的减少了在公共事务中的影响,这但并不影响她成为医生自由执业的代言人。而她个人的品牌红利也一直延伸到她现在的医院:美中宜和。

    儿科医生崔玉涛也是多年活跃在医疗科普平台,不断的通过专业领域内容的输出,而成为了儿科领域的“网红”医生。当然这种积累和输出并不容易,崔玉涛的微博一年365天都在科普,回答妈妈们对他提的问题,多年磨一剑建立的个人专业品牌。

        此外,还有在微博时代拥有海量粉丝群体的包括顾中一、金虎子、勿怪幸、小儿外科裴医生等等,都是笔耕不辍,非常勤奋的打造出来,要知道,在信息极度不对称的医疗领域,能够浅显易懂的做科普和问答,对于本来就很忙碌的医生来说并非易事。

    张强医生则走的是另外一种路子,他有点类似医疗领域的“自媒体品牌”,他的内容输出更为多样化,他不仅做科普,还会在线维护他的病人,包括张强医生集团的整个团队的形象打造也会在他的微博中体现出来。与此同时,他还会在一些关键的医患事件节点上,用他的文字来安抚这些焦躁的社会现象。

    不过,谁都知道IP有价值,但在快速迭代的互联网时代,如果医生再想去复制于莺、崔玉涛或者张强的路子,不论是做科普、写段子还是做医生集团,都不太可能去超越前者了,也不太可能成为相似或者类似的超级IP

    此外,还涉及到个人品牌和流量变现的问题。毕竟成为超级IP只是第一步,能够商业化才能够延续个人品牌带来的商业价值。

    但即便是上述几个超级IP也面临着商业化转型和IP重塑的关系。比如急诊女超人于莺辞职以后,在美中宜和的投资下开了一家自己的综合门诊,当时很多患者会问她,你的门诊是产科诊所吗?这实际上是品牌带来的副作用。

        再比如张强,在成立医生集团之前,他是血管外科的大夫,在商业化转型创业做张强医生集团之后,其实很多人都在观望,加入他集团团队的那些医生,他们的专业水平以及手术量到底能不能够起来,张强的个人品牌能否为整个集团品牌去背书?

        实际情况是,在医疗这样一个极为特殊的领域,如果彻底离开体制内自由执业,患者可能认庙不认人。医生很难凭借个人品牌迅速获得患者信任。一般来说,患者在医生个人和三甲医院之间,还是更认可后者。

        不过,自从互联网的各种创业平台介入到医疗领域以来,打造医生个人品牌这件事情也变得比以前更透明和更具操作性。比如好大夫、丁香园,再比如前不久流行起来的分答和值乎等等,一部分能够给医生靠专业知识变现的机会,另外一方面也给他们引来了线下的潜在患者流量。

    相比之下,在诸如医疗美容、牙科等垂直领域,医生IP的打造更为容易一些,但另外一方面,医疗行业是涉及到一个人生命的行业,和时下流行的“网红”还有相当大的区别,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医疗技术,在这个基础智商建立起的个人品牌,才能够持久。

        不管怎样,我们都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本文出自2016-08-22出版的《电脑报》2016年第33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2013)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