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与CISC的纠结
- 2013-11-9 16:24:18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杨璐
- 作者:
【电脑报在线】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与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两大架构设计哲学的争斗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但是RISC的由来,在学术界和工业界以外却很少见到有人提及。本文基于伯克利RISC项目领导者之一David Patterson的口述自传,以及ACM数据库的公开文献整理,向大家介绍RISC从发明到广为流传的那段故事。
David在这里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尽管制造工艺是老旧的MOSIS,主频比Intel同期制造的处理器80286慢上几乎一半,晶体管数量也只有其三分之一,但是更加清爽的新式设计在编译器等其他工具的辅助下竟然成功将Intel踩在脚下!ISSCC大会现场所有的大牌人物都目睹了这一历史性时刻,业界哗然。RISC提倡简化指令集设计,固定指令长度,统一指令编码格式,加速常用指令,在当时来看与当时占据主流的CISC哲学颇有些背道而驰的意味,RISC和David Patterson早年受到质疑和攻击也就不难理解。但有了流片成功的芯片与性能测试结果在手,加之1983年的ISSCC大会上聚集了几位与David Patterson观点相同的支持者,RISC流派已经开始占据上风。
当时流行的VAX计算机
风靡业界
出于兼容性的考虑,David和学生们设计的芯片从未流入商业市场售卖,但是在David等人的推动和宣传下,这一设计理念随后如星火燎原般扩散,一大批公司开始采用这种理念设计新处理器,包括后来几近统一武林的Intel。而当初提倡RISC的先行者们也纷纷功成名就,John Cocke在1987年将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图灵奖”收入囊中,而David Patterson在芯片设计与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也已经与“泰山北斗”划上等号。
RISC的设计理念催生的一系列新架构中包含了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包括学术上认为比较成功的DEC Alpha,后来写入经典教科书的MIPS,以线程级并行度绕过指令级并行度障碍的SUN SPARC,以及现在统治嵌入式市场的ARM。这些雨后春笋般涌现的RISC处理器将CISC vs RISC的世纪之战推向更高潮,精简指令集和复杂指令级划分为两个阵营,争论不断。以x86为代表的复杂指令集,其指令编码格式混乱,导致编码器复杂,流水线设计较为困难,指令不定长也带来指令对齐方面的额外挑战。而RISC指令集的编码格式相对整洁,流水线设计容易,但是由于指令定长,导致一些比较大的常数\地址必须拆散才能加载,代码密度不够高,某些情况下会浪费指令缓存的容量和带宽,因此两种指令集都不是不败金身,本质上都属于双刃剑。
在计算机体系结构还不是完全成熟的时候,RISC的速度优势看上去更加具有吸引力,连Intel都举棋不定,只得两条腿走路,在继续更新CISC产品线的同时,也推出了i860系列RISC处理器,安迪·格鲁夫当时表示,CISC处理器是Intel一直在做的产品线,兼容所有软件,而RISC处理器速度更快,但没有什么软件能在它上面运行。连Intel都不知道未来发展方向会是在RISC还是CISC,只好两头下注。在风头最劲的时候,RISC处理器一度占据在服务器市场占据统治地位。当时的争论与工业实践中提炼出的RISC优势,直到现在仍被许多人谈论,但是,历史的进步无情地碾碎了这一切。
融为一炉
强大的Intel在90年代中期的P6架构里开始引入乱序多发射技术,这帮助Intel第一次在服务器市场上拿出了性能上可以与RISC比肩的处理器,并且第一次实现了CISC指令集在解码阶段上向RISC类指令的转化,将后端流水线转换成类RISC的形式,弥补了CISC流水线实现上的劣势。许多人认为这是Intel在向RISC指令集学习,是在事实上宣布了RISC的胜利,可是ARM也于同期引入了代码密度更高的Thumb新指令集,力图提高指令缓存等劣势项目上的效率,这表明RISC也在向CISC取经,双方都在相互取长补短。而RISC风格的设计的确能输出速度优势,这在一部分人心目中催生了错误的RISC优越论。实质上随着体系结构和微电子技术的进步,CISC在架构上的所谓劣势逐渐缩小,乃至消失,而RISC阵营却在Intel的猛攻下节节败退,时至今日,Intel的服务器CPU占据了95%的市场份额,RISC的优越论也逐渐偃旗息鼓。
P6架构中,Intel第一次引入RISC风格的流水线
今年的国际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大会上,来自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做了一个测量分析报告,根据他们披露的测试数据,CISC与RISC在指令集架构层面上的差异已经较小,由先进的微架构和物理设计、工艺实现带来的改进足以掩盖指令集架构层面的劣势,CISC vs RISC的世纪之战实际上没有胜负,双方的精华已经融为一炉。结果这个报告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有意思的是,批评的原因并不是在于报告本身结论错误,而是因为这个报告所得出的结论,其实是大家早都已经认可的共识,没有必要再在大会上宣读!
如何评价一个架构设计理念是好是坏呢?笔者认为,应当是后人们看来理所当然的 —— “为什么不这样做呢?还好当初没有放弃这条路!”今天我们谈到RISC留下的遗产时,已经很难找到负面评价的理由,RISC不再是缺乏支持的异类,而是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没有人再对RISC存在的必要性提出怀疑,这大概就是对它最好的认可。
当时流行的VAX计算机
风靡业界
出于兼容性的考虑,David和学生们设计的芯片从未流入商业市场售卖,但是在David等人的推动和宣传下,这一设计理念随后如星火燎原般扩散,一大批公司开始采用这种理念设计新处理器,包括后来几近统一武林的Intel。而当初提倡RISC的先行者们也纷纷功成名就,John Cocke在1987年将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图灵奖”收入囊中,而David Patterson在芯片设计与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也已经与“泰山北斗”划上等号。
RISC的设计理念催生的一系列新架构中包含了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包括学术上认为比较成功的DEC Alpha,后来写入经典教科书的MIPS,以线程级并行度绕过指令级并行度障碍的SUN SPARC,以及现在统治嵌入式市场的ARM。这些雨后春笋般涌现的RISC处理器将CISC vs RISC的世纪之战推向更高潮,精简指令集和复杂指令级划分为两个阵营,争论不断。以x86为代表的复杂指令集,其指令编码格式混乱,导致编码器复杂,流水线设计较为困难,指令不定长也带来指令对齐方面的额外挑战。而RISC指令集的编码格式相对整洁,流水线设计容易,但是由于指令定长,导致一些比较大的常数\地址必须拆散才能加载,代码密度不够高,某些情况下会浪费指令缓存的容量和带宽,因此两种指令集都不是不败金身,本质上都属于双刃剑。
在计算机体系结构还不是完全成熟的时候,RISC的速度优势看上去更加具有吸引力,连Intel都举棋不定,只得两条腿走路,在继续更新CISC产品线的同时,也推出了i860系列RISC处理器,安迪·格鲁夫当时表示,CISC处理器是Intel一直在做的产品线,兼容所有软件,而RISC处理器速度更快,但没有什么软件能在它上面运行。连Intel都不知道未来发展方向会是在RISC还是CISC,只好两头下注。在风头最劲的时候,RISC处理器一度占据在服务器市场占据统治地位。当时的争论与工业实践中提炼出的RISC优势,直到现在仍被许多人谈论,但是,历史的进步无情地碾碎了这一切。
融为一炉
强大的Intel在90年代中期的P6架构里开始引入乱序多发射技术,这帮助Intel第一次在服务器市场上拿出了性能上可以与RISC比肩的处理器,并且第一次实现了CISC指令集在解码阶段上向RISC类指令的转化,将后端流水线转换成类RISC的形式,弥补了CISC流水线实现上的劣势。许多人认为这是Intel在向RISC指令集学习,是在事实上宣布了RISC的胜利,可是ARM也于同期引入了代码密度更高的Thumb新指令集,力图提高指令缓存等劣势项目上的效率,这表明RISC也在向CISC取经,双方都在相互取长补短。而RISC风格的设计的确能输出速度优势,这在一部分人心目中催生了错误的RISC优越论。实质上随着体系结构和微电子技术的进步,CISC在架构上的所谓劣势逐渐缩小,乃至消失,而RISC阵营却在Intel的猛攻下节节败退,时至今日,Intel的服务器CPU占据了95%的市场份额,RISC的优越论也逐渐偃旗息鼓。
P6架构中,Intel第一次引入RISC风格的流水线
今年的国际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大会上,来自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做了一个测量分析报告,根据他们披露的测试数据,CISC与RISC在指令集架构层面上的差异已经较小,由先进的微架构和物理设计、工艺实现带来的改进足以掩盖指令集架构层面的劣势,CISC vs RISC的世纪之战实际上没有胜负,双方的精华已经融为一炉。结果这个报告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有意思的是,批评的原因并不是在于报告本身结论错误,而是因为这个报告所得出的结论,其实是大家早都已经认可的共识,没有必要再在大会上宣读!
如何评价一个架构设计理念是好是坏呢?笔者认为,应当是后人们看来理所当然的 —— “为什么不这样做呢?还好当初没有放弃这条路!”今天我们谈到RISC留下的遗产时,已经很难找到负面评价的理由,RISC不再是缺乏支持的异类,而是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没有人再对RISC存在的必要性提出怀疑,这大概就是对它最好的认可。
本文出自2013-11-11出版的《电脑报》2013年第44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2013)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论坛热帖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业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a.co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c*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a.co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c*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