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6亿元造出来的计算机 中国首台自主超级计算机
  • 2012-10-19 12:18:20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程朋
  • 作者:朱文利 王诚
【电脑报在线】10月13日,带着几分好奇,电脑报记者来到济南超级计算机中心,第一次了解到神威蓝光的诸多细节,也见到了与这台国产超级计算机朝夕相处的一群科学家。

超级计算应用每一天

 


在监控室中就能随时查看超级计算机的各个状态参数


        还有什么比超级计算机的应用最接近人们的生活?每天我们要看的天气预报就是最广泛的应用。


        “如果需要,我们可以推算1000年后的气候情况。”周总工说,人类自1850年有天气记录以后,就产生了一些列气象数据,专家们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推演过去1000年或者未来1000年的天气变化。


        现在天气预报的数据实际上是每小时都会有一个新的计算结果,气象部门还要参考其他气象因素,然后才定时播报。


        类似的应用还有海洋数据分析,可以了解海底地貌几千年前的形状,其他的成熟应用还有石油勘探、金融分析、农业上基因育种筛选、动漫产业等等。


        济南超算中心的定位在为黄河三角洲及半岛经济服务上,全国一半以上海洋研究机构都在山东省,为海洋数据研究服务就是济南超算的主要任务。

        不过,这些应用的软件大都是国际上共享的软件,国内在应用上的研发缺失让济南超算中心研发部总经理潘景山感到一丝遗憾。


        据介绍,目前国内仅有的四大超算中心,包括在建的长沙中心,天津、深圳中心都是采用GPU为主的异构架构,只有济南超算中心是国产CPU和底层软件系统,机器成本比采用国外处理器和系统的成本低,但研发成本远比采用国外产品的大。


        “仅Cpu的研发就是十几年时间,我们在硬件上与国外产品水平相当,但在应用软件上,差距在30年以上”


        应用软件的开发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计算专家、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一个项目的开发需要200人年左右,投入使用年限都在20至30年。

“美国三大实验室,有几千人在应用领域研发,计算机专业的只百人团队。”潘景山对比国外在超算应用领域的重视,看到济南超算中心的40位员工,很有压力。


        国外在超算系统与应用的开发投入上1:2 或者是1:3的比例,国内在软件应用上投入的人力资金仅有硬件系统的1/5。“大型软件,像海洋、气象这类,70年代的代码、90年代的代码都可以找到,是长期积累下来的东西,海洋、气象软件可以免费使用,但还有好多领域需要自行研发,我们现在是有大量数据,缺计算软件这样的工具,眼看着数据不能挖掘出智慧。”


        从神威蓝光运行以来,很多个周六潘景山就是和同事们一起在超算中心加班度过的,记者在周六的采访也是他们众多工作日的普通一天。


本文出自2012-10-22出版的《电脑报》第42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王润武)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